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娴熟 清澈 骇人听闻 异想天开 B: 学藉 理睬 迥然不同 销声匿迹 C: 附和 侥幸 偷机取巧 兴风作浪 D: 矜持 懦弱 不屑置辨 寡不敌众 |
2、 | 成语是凝结先哲的心血练就而成的,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港维多利亚港口展出的“大黄鸭”勾起了芸芸众生们的童年怀旧情结,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内地游客还专程赶往维港一睹“大黄鸭”的风采。B: 最近,央视现场直播了新疆鄯善地区的海市蜃楼奇观,茫茫沙漠中忽然出现了绿树成阴、河流清澈的景象,转瞬之间又戛然而止 , 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C: 自安倍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鼓励参拜靖国神社,挑起钓鱼岛争端,企图修改和平 宪法……这些行径之卑劣比起他的某些前任来真是有过之无不及。 D: 在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获奖的节目,都是经过同学们的反复演练才妙手回春的。 |
3、 |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祷 托辞 拮据 一泻千里 B: 葱茏 牟取 荫庇 张皇失措 C: 能耐 玄虚 搏击 眼花缭乱 D: 消蚀 萧索 烦燥 随声附和 |
4、 |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河池的特产有哪些?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环江香猪啦,天峨珍珠李啦,宜州香肉条啦,南丹丹泉酒啦…… D: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
5、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 ①④⑤③②B: ⑤③①②④ C: ①⑤④②③ D: ⑤③②①④ |
6、 | 根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修改: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C: 修改:使它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奇葩一朵。 D: 修改:使它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7、 |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 《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 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B: 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 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 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B: 不要满足于欣赏知识性脱口秀节目,不要被口若悬河的主讲人所迷惑,如果你真的打算学点什么,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找本靠谱的书,一页一页读下去。 C: 夜幕下,城市的霓虹灯照亮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照亮了鳞次栉比的街道。 D: 在这片土地上,他像祖辈一样,孜孜不倦地耕耘着,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 |
9、 | 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B: “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 “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
10、 | 为句中划线词选出恰当的词义 ( 1 )望其旗靡( ) A: 无,没有 B: 倒下 ( 2 )公与之乘( ) A: 骑 B: 坐 C: 趁,就着 D: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 3 )齐师伐我( ) A: 砍 B: 征讨,攻打 ( 4 )何以战( ) A: 用、凭、靠 B: 在、于 C: 依顺、依照 |
古诗鉴赏。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阅读古诗,请你根据所提供的策略,赏析本诗借景抒情的手法。 借景抒情手法赏析策略: (明确)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执策而临之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连月不开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3 )题目“醉翁亭记”中的“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都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之《无敌铁金刚》的旋律。于是,我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去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交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我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①学三年级时,________;
②十多年后,________。
( 2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 )第⑭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4 )请说说读了本文之后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5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把生命放在征途
陈凌
①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
②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一说起原因,几个回答很具代表性,“工作太忙,没时间”“生活太累,没精力”“雾霾太多,没条件”。事实真是如此么?这些回答,不外乎是说,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仔细想想,工作再忙,一周总能挤出个把小时去锻炼吧?生活压力大,跑跑步、出出汗,不正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么?这样看来,所谓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不想坚持的托词。
③“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孟子》里有一个“不能”和“不为”之辩。“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不能”,而在于“不为”。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所批评的那样,有的人“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如此,别说完成目标了,就是有所进步,恐怕都并非易事。
④一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有人曾问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承压能力,“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有了开垦人生荒原的铧犁,驰而不息、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相反,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前程荒废不说,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⑤人生处处有起点,比起畏葸不前,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给孩子报名,一问才知道,他是给自己报名。工作人员稍有不解,问他几岁,老人回答是六十八。这么高的年纪,学完课程,至少要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老人却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了吗?”这一问,问到了紧要处。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太晚,所谓的太晚,不过是个人意志摇摆,或自弃于晚不达,或早成而不努力,结果蹉跎岁月,消磨时光。问题是,你可以犹豫拖延,时间却不会。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挥洒了汗水,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吧。
⑥曾读到一首名为《船》的诗,诗中写道:“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我想,这才是一个想拥抱独属于自己未来的人应有的模样。
( 1 )选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①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3 )选文运用了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结茧成蝶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中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______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为记叙文;③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