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可·波罗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B: “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青年人的责任意识,育才中学举行了《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 C: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培添了财富;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事故暴露了这家公司平时安全意识薄弱,思想麻痹大意,常规制度不规范、不落实等问题。 |
2、 | 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玄虚 潮汛 歇斯底里B: 仓皇 推敲 格物致知 C: 傅彩 鄙夷 与日具增 D: 激变 渺茫 不求甚解 |
3、 | 下列各句中,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菜市场内流动人口复杂,藏污纳垢的现象严重。 B: 指出,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未雨绸缪 , 妥善应对。 C: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劳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自己的灵魂”。 D: 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女同学,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
4、 | 下列写雁的词句,出于咏雁词的是( ) A: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B: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C: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D: 雁不到,书成谁与 |
5、 | 阅读,回答问题。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对上面一段文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希望刘禅在自己北伐时多听听攸之、祎、允等人的意见,治好蜀国。B: 诸葛亮对自己和诸大臣的严格要求。 C: 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把刘备的知遇之恩铭记在心,把北上伐魏、统一中原作为报恩的方式。 D: 诸葛亮实在不放心刘后主,担心他在自己北伐时亲小人远贤臣,而使自己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将受到“治臣之罪”而无法“告先帝之灵”。 |
6、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 B: 刘鹗,笔名洪都百炼生,著有《老残游记》,该书写了一个江湖艺人老残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 C: 酬赠诗,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送给亲友等的作品,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D: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著有《柳河东集》。 |
7、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正文的结构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内容。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每一则消息都必不可少的。 B: 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C: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一般说来,律诗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
8、 | 在句子中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B: 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C: 因此 即使 但 并且 D: 因此 那么 虽然 并且 |
9、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 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0、 | 下列划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颀长(qí)踉跄(làng)精神矍烁(jué)踌躇(zhù) B: 龟裂(guī)星宿(sù)丢三落四(là)和面(huò) C: 嗤笑(chī)伛偻(lǚ)锐不可当(dāng)恻隐(cè) D: 淑女(shū)痉挛(jīng)步履蹒跚(pán)温馨(xīng) |
阅读《回延安》片段,回答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 1 )下面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宝塔山下留脚印 B: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 延河滚滚喊“前进” D: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 2 )请仔细品味诗中划线字“照”与“喊”的表达效果。 ( 3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这句话的含义? ( 4 )请简要概括这节诗的主要内容。 |
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 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主人日再食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_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________ (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 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4 )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 5 )【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 1 )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 2 )下面是“我”与老王的两组对话,选择其中一组分析,为什么老王答非所问。第一组: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第二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 3 )第⑨段中的划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红书包
很多人说“三岁看大”,可是我分明感觉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长来雕琢的,时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那个年龄的女孩一样,长着一头柔软的黄头发,扎着可笑的小辫子,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好像女孩子的天性已经萌生。有一阵格外爱美,挺注意同龄女孩穿些什么,看上后就会迷迷糊糊的,想像自己拥有它们后的模样。看见好朋友打了个淡绿色的蝴蝶结,过不了几天,非要缠着母亲也替我买一副相同的蝴蝶结,结果两个人走在路上被人误以为是双胞胎。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多得都让家人感到习以为常了。
有一回,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在喝,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这种认同感影响着,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然后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请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晚上,父亲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父亲骑车时同一部电动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父亲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款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看开了很多,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删改。)
( 1 )根据文中“红书包”这一线索,在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渴望拥有红书包、________、要父母买红书包、得到红书包、________。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材料一:iphone4S上市时,网上流传的一张黄牛排队买iphone4S的图片,就足以让美国人震惊。据说当天黄牛大打出手后,苹果公司只能暂停iphone4S的销售,避免疯抢而出事故,结果果粉们因为买不到手机愤怒地往店里扔鸡蛋。
材料二:苹果新版手机iphone6于2014年9月19日正式发售,世界多地的果粉们争相抢购,苹果专卖店门口更是排起了长龙。
作文。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的事例,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 在 变”为题写一篇作文,篇幅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