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论语》——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 B: 《马诗》——李贺—— 唐代诗人 C: 《夏日绝句》——李清照—— 南宋词人 D: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作家 |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C: 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D: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普是宋太祖时的宰相.他熟读《论语》,为人严肃刚正,虽然有嫉妒刻薄的毛病,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不愧为一代名相。B: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着重写了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雪》分别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散文诗集《野草》。 |
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 B: 鲁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故乡》选自《彷徨》。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5、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蝉则千转不穷 B: 略无阙处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 属引凄异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斯坦福研究所的人工智能中心研发了首个全球移动、智能机器人Shakey。B: 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为学校创建市级安全校园添砖加瓦而努力。 C: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使中国的水面舰艇研制水平和研制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为中国海军执行远海防卫作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D: 人们有时放弃安逸舒适,不是不会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志向。 |
7、 | 对下面的诗句中划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A: “卷”字正面写出狂风怒号的声威。B: “折”字则侧面写出狂风怒号的声威。 C: “飞”字则写出漫天雪飘的景象。 D: “即”字则写出时间的急促、刻不容缓。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磐石 狂澜 相得益彰 见风使舵B: 咫尺 慰籍 锋芒必露 如坐针毡 C: 镂空 轩昂 莫衷一是 与日具增 D: 潺弱 招徕 面面相觑 左右逢圆 |
9、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B: 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 C: 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将“优化”和“保障”对调) D: 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 |
10、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B: 课后,请大家以《我读冯骥才《捅马蜂窝》一文》为题,写一篇作文。 C: 他笑吟吟地开口了:“怎么样,疼吗?” D: “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 |
阅读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1 )“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 2 )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负势竞上________ ②鸢飞戾天者________ ③白鸥矫翼________ ④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然是中有深趣矣! ( 3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马德
那天下午,是两节语文课。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双眉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马上就要中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时间的珍贵。
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柯间爆出了星点的绿,但风依旧格外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阅览室。我见阅览室的管理员胖胖的人影一晃,一块小黑板就立在了学校的公示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个批评通告,寥寥数语:某某同学昨天偷了阅览室一本《散文》杂志,被当场抓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一一被批评的学生,竟是我们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紧,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向了阅览室。
管理员正低头整理着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问我有什么事,我便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语气生硬地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们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们下课之前把这块黑板撒了。”管理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地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紧张起来。那时候,我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告,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同学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我怕会影响他的中考……”
“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醒,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看着阅览室,我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管理员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调似乎在央求这位管理员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黑板可以撤,但你必须保证,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飞也似的跑到公示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管理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告。那一刻,仿佛擦掉了自己的一个错误,我擦完之后,站起身,如释重负。
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
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临近中考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未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也许因一时喜爱而‘拿’了阅览室的一本书,也许因一时糊涂考试时作了弊……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会永久地溶在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
学生们一下子现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这位同学的一辈子不去犯错误的心。”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时时萦绕在我的耳畔……
( 1 )文章以“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为题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吴智勇
(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
( 1 ) 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2 )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 ) 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4 ) 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从小到大,十几年的人生经历,我们不经意间已学会了许多东西。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受,以“从生活中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要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限制在600——800字;③不得抄袭套写,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