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 , 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B: 进入夏季,以丹霞地貌著称的火石寨景区,漫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C: 入夏以后,台湾晴雨不定,多变的天气使白河水库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
D: 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仁在/其中矣
D: 匹夫不/可夺志也
3、

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甚矣,汝之不惠。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______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_________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⑥④③②①⑤
C: ⑤⑥①④③②
D: ⑥②③①④⑤
6、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ù)立 收(lǎn) (nüè)待 (huá)众取宠
B: (xī)利 钢(kūn) 诡(jué) 金碧辉(huáng)
C: 瘦(xiāo) (mó)然 污(huì) (nán)喃自语
D: 踌(chú) (xiàn)慕 童(yáo) (shè)手蹑脚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 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虐杀 宽怒 投机取巧
B: 狼籍 踌躇 索然寡味
C: 颓唐 妥贴 饱食终日
D: 虔诚 惊皇 勾心斗角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都高兴得不得了。
C: 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D: 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释】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 1 )诗中“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 2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⑵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晏子春秋》)

【注释】①御:马夫。②大盖:大伞篷。③志念:志向和思考。④自下:谦虚。⑤损抑:克制。⑥大夫:官名。

(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便还家 (________) ②来此绝境(________)

③从门间而其夫(________) ④身相齐国(________)

( 2 )翻译两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 3 )乙文中“其妻”为什么要“请去”?
( 4 )选出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甲文中“不复得路”与乙文中“甚自得也”的两个“得”意思是不一样的。
B: 甲文的“咸来问讯”“皆出酒食”写出了桃源村人纯朴热情中的一丝恐惧。
C: 乙文中的晏子是一位志向深远、温良谦逊、礼贤下士以及很看重人才的相国。
D: 甲文侧重记述渔人来往桃源村的经过以及桃源村人的来历,乙文侧重表现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回答后面小题

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①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

②古人为何选择九月初九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④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已不可考,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

⑤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

⑥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而为后世所熟知。

⑦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⑧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⑨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

⑩两千多年来,重阳节从简单的自然时令演变成今天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事实上讲述的正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 1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 2 )文章第③段中的加下划线字“极”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4 )2019年重阳节,你居住的社区准备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现征集活动内容。请你结合从文章中获得的知识,为社区提两条活动创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土地深处的歌

田青

①什么是民歌?音乐学界共同承认的标准是:由人民创作的世代流传的歌曲。所以谁写的歌词、谁谱的曲都不得而知,可能是草原上挤奶的阿妈,也可能是黄土高坡上目送亲人远征的婆姨。

②民歌为什么动人?首先在于感情真挚,非唱不可。胸中有一种感情让你不得不表达,但是语言又有局限,怎么办?“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是民歌的来源。创作这首歌的人可能是普通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就是有感而发,这种真诚浓烈的感情本身最能打动人。

③民歌之美,还出自“高成本”和“精打磨”。职业创作者一生可能写出成百上千首歌,田间地头的人们没有生花妙笔,只有生活,终其一生可能就唱出这一首歌。更确切地说,一个人把自己一生的爱和痛、一生割舍不掉的情,都化在一两句歌里。这样的歌能不好吗?

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多用来形容炼字之难,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歌更是经过世世代代无数人推敲。在民歌流传过程中,谁觉得这个地方表达得还不充分,就改上一个字,无数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生体会加了进去,这种程度的打磨,任何歌曲创作都无法比肩,这是民歌所以动人的另一个原因。因此,我总说民歌就像钻石,小但璀璨,短短几句话浓缩万语千言。

⑤中国民歌数量繁多,自古以来就有专人负责收集各地民歌的传统,《诗经》中“风雅颂”三部中的“风”就是民歌集萃,“采风”一词来源于此。

⑥民歌种类从不同角度切入有不同划分方式,我将民歌分为四类: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同一类民歌风格又有不同,像山歌有信天游、花儿、吴歌,小调有秧歌调、花鼓调。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比如,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放牧人远远见到人如何打招呼?短促的声音肯定不如悠长的蒙古长调传得远。

⑦如今,随着劳动方式改变,很多民歌比如号子和田歌渐趋消失。还能找到的民歌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其博物馆化,积极找到还会唱的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录下来,数字化保存;一是努力传承,在四川就有一些年轻人积极和老一辈学船工号子,虽然对昔日船工生活有隔膜,但其志可嘉。

⑧民歌蕴含的艺术价值绝不低于任何一位职业作家的创作;民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些高度我们至今仍未超越。期待青年一代珍惜这份文化遗产,把中华大地上这动人的歌声一代代传下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 1 )从文中看民歌动人的原因有哪些?
( 2 )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题目“听,土地深处的歌”有哪些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像影片一样闪过,没有悲欢离合,也没有生离死别。时间的车轮缓缓滚过,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请以“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用、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维持现状随遇而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