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队伍终于拉出了山沟,进入坦荡如砥的关中平原了。B: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惹得周围的游览者忍俊不禁。 C: 终日强聒不舍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只有言行相顾、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做好事情。 D: 受雾霾天气影响,远处的高楼大厦模糊不清,简直就是海市蜃楼。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D: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 , 却也习以为常。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 , 真讨人喜欢。 B: 一场春雨过后,田间野外,四处的绿草油然而生。 C: 这事让他徘徊了整个下午,傍晚他才拿定主意。 D: 老师的一番话让他感慨良深。 |
4、 | 下列通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醅(pěi) 摒(bǐng)弃 恪(kè)尽职守 B: 躯壳(qiào) 枘(ruì)凿 鳞次栉(zhì)比 C: 取缔(dì) 沼(zhǎo)泽 随机应(yīng)变 D: 讪(shàn)笑 冗(rǒng)杂 相形见拙(chù) |
5、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不错意也 错意:在意。错,同“措”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 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
6、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起码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摸抹春风 A: ①④②⑤③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①⑤④③ |
7、 | 填入文段空格中相应的句子,最贴切的一项是( )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 ②④①③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 |
8、 | 《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 B: 蝎子 C: 蝴蝶 |
9、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他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B: 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 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 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说,酒是他进行创作的催化剂,有时搜索枯肠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下生花。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B: 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而添枝加叶。 C: 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 , 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化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D: 该公司曾蝉联年度销售冠军,而今失去了冠军宝座,虽然最近一个月的销售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即便它能反戈一击 , 也不再是市场的旗帜了。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该句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②翻译: ( 3 )本文用“ , ”。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 作用。( 4 )下列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C: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作者都把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A: 孰视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捕蛇者说》) B: 又弗如远甚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 欲有求于我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D: 暮寝而思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 ( 2 )下面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相同的是( ) A: 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 3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写邹忌两次“视”有什么用意?( 4 )邹忌的行为,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高手
中村
一条黄土小道时隐时现在荒山野岭之上。
荒山野岭上骄阳似火,蝉鸣阵阵,灌木茅草疯长正盛。惟独不见人影。此语自然夸张,说时就有两人沿着黄土小道去来,一东一西,相向而行。都是刚爬上了一面大坡,气喘吁吁,汗水渗渗,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到路边一棵大树的浓荫下歇憩。
荒山野岭上仅有的两个行路人就这样在荒山野岭上相遇了。
向东去的一个看上去身材瘦小,肩着一付剃头挑子。
向西去的是一个彪形大汉,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既同在一棵树下歇凉,就不能不搭话。大汉剜了剃头匠几眼,问道:“老兄,剃头的?”
剃头匠眯眼微微一笑:“这还用说么?”
大汉语塞。半晌,没话找话:“你能猜出我是干什么的吗?”
剃头匠仍旧眯眼一笑:“我知道。”
大汉再问:“干什么的?”
“你哪,”剃头匠道,“既不是种庄稼的,也不是当官的,更不是做生意的。但你本事不小,挣钱不费力气。干你这行多在夜半三更之时,动若脱兔,静似猫行,跑跳腾挪,来去如风。只是得先把脑袋卸下挂在裤腰带上……”
大汉脸色陡变:“嚯,看不出你还真行!”
剃头匠坐在剃头挑子上,笑而不答。
大汉摸摸自己丛生的头发胡髭,里面蕴藏着粒粒热汗:“既然老兄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就请给我剃个头吧?”大汉拍拍屁股下的包裹说,“我照价付钱,敢不敢?”
剃头匠站起来,依旧是那一副笑模样:“剃头匠以剃头为天职,没有不敢剃的头,也没有什么头不敢剃。”
“嗬!来吧。”大汉笑了。
“留发,还是剃光?”剃头匠问。
“剃光,”大汉叫道,“热死球了,剃光爽快!”
剃头匠到不远处的凹坑里汲了水,用石头支起烧锅把水烧热了。将大汉的头摁入盆中,烫透,洗净,取出,用毛巾揉吸了水份。尔后,让大汉坐在用绳子网成的躺椅中,围了白围布,把剃刀在那块被人油污垢漆得乌黑闪亮的刀布上啪啪地篦了几个来回,就正式给大汉剃头。
喳喳喳喳!大汉丛生的毛发像黑雪一样纷纷飘落。
剃完头,刮胡。
剃头匠将躺椅支开放平,让大汉全躺在躺椅上。剃头匠刮得仔细,从嘴边到腮旁,然后转到脖子上。大汉感到剃头匠冰冷的刀锋在他的脖子上疾速飞走,旋来绕去,嗖嗖生风。刀刃接触皮肤,若即若离的游走所产生的那种微痒,确实使他感到惬意。他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许久,剃完了头。剃头匠拿出镜子给大汉照照:“咋样?”
大汉看到平日那个须发丛生的自己不见了,镜子里出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光亮光亮的白葫芦。
“嗬嗬,”大汉摸着舒服的光头,连赞:“不赖,不赖,看不出老兄手还真高,多钱?”
“二十五块大洋。”
“什么?”大汉惊了一跳,“二十五块大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剃头匠仍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儿:“多吗?不多。”
大汉叫道:“怎么不多?剃一个头最多两吊钱,就算我这头难剃,加倍,也不过四吊钱。你敢要二十五块大洋?”
“不多,真的不多。”
“即使我给你10倍的价钱,也不过两块大洋,你敢要二十五块,还说不多?”
剃头匠将手中的剃刀往上一抛,剃刀在空中像风轮一样呼呼转了半天,落下时又轻轻接着。大汉看到那刀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仔细想想看多不多吧?老弟。”剃头匠把玩着剃刀,侧脸笑眯眯地看着他。
大汉猛然幡醒。剃头匠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也知道了他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刚才剃头匠刮胡时,刀锋在自己的脖子上绕来绕去,如果剃头匠处心不良,只晓在脖子上轻轻那么划拉一下,自己就会一命呜呼,那自己包裹里那几百块大洋还不全是他的?在这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上,剃头匠想杀他真是易如反掌。
大汉只觉得从脚底里冒出一股冷气,这冷气从脊梁直达脑门。大汉手脚冰凉。
二十五块大洋买一条命?
大汉浑身哆嗦着嚅嚅道:“不多,是不多。”
大汉从包袱里摸出了二十五块大洋交给了剃头匠。剃头匠收了钱,微微一笑:“老弟,好走。”便肩起挑子向东走去。
走了一阵,忽听背后大汉在喊:“老兄,慢!”
剃头匠止步,扭转身。见大汉气喘喘追来,到他跟前,扑通一声跪倒,磕了一个响头:“大哥,你是高手。”
剃头匠还是那么微微一笑,并不多言。扭转身轻飘而去,倏忽不见。
只留下一颗锃亮锃亮的白瓢梦一样呆在荒山野岭之上。
(《名家名篇社会问题小小说欣赏之中村卷》)
( 1 )仔细研读小说,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把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
互猜身份 |
剃头过程 |
讨价还价 |
结局 |
剃头匠 |
眯眼一笑 |
②________ |
玩着剃刀,笑眯眯 |
倏忽不见 |
大汉 |
①________ |
惬意、连赞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红薯叶
①风从云层上俯冲下来,掠过山岗,突然一个趔趄,顺着锄头就钻进了人们的腰间。时节,就在农人们弯腰的一瞬间跨进了寒露。
②山岗上,一畦一畦的红薯地正在和季节做最后的博弈,斗志盎然,绿叶翻滚。那片骄傲的红薯叶,它梗着脖子,延续着整个轮回的重复:仰着头吸收着天地雨露的精华,顺着经纬清晰的脉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根部。这些在人们看来普通得像尘土一样的叶子,在光线的撮合下,经由复杂的化学反应,把一根根纤细的根茎孕育成硕大的果实。
③秋风劲辣的时候,红薯叶在田间的使命已接近结束。同时,预示着另一个战场已经开启。树丛中野鸡突然一声尖叫,在幽深的山谷里来回碰撞,让秋天越发绚丽和立体。山涧里走过来一队人,她们清一色的肩上背着背篓,手上提着篮子,步履有力,风风火火,宽宽的胯部把那左右乱晃的背篓卡得纹丝不动。她们袖子卷得老高,手上的青筋高高跃起,在醇烈的秋风里,能听得到里面血液在激情涌动。老远,她们就注意到了这片绿意氤氲、鲜汁流淌的绿毯。肥沃的土地自然能长出壮硕的庄稼,这片红薯地在女人们眼中就像家里虎头虎脑的孩子。
④这是一片肥沃的黑沙泥地,土地松软得像刚出锅的馒头,也像农人们秋天的梦,暄乎得很。抓一把土攥在手里,能看到指缝里渗出的油。红薯叶子宽厚、敦实,满身都流淌着绿浆。那埋藏在地下的红薯撑破了土层,露出了淡红色或褐色的皮肤。看到这里,她们很有经验地根据这裸露的部分竞猜土地下面的分量,借以判断这个季节的收成。
⑤女人们把背篓放在路边,随手提着篮子,一步就跨进了繁忙之中。她们一伸手,将匍匐在地上的红薯秧提起,另一只手把那些鲜嫩的叶子攥在手中,顺手一捋,那浸淌着白色汁液的叶子便脱离了主蔓,彻底告别蛰伏了一个季节的温柔之乡。篮子很快就满了,背篓也很快满了。里面的红薯叶一层层地挤压着,热烘烘的。女人们步履蹒跚,踢踏踢踏的声音在山谷里荡漾,深一脚浅一脚地迈进了季节的深处。
⑥农家院子里,秋阳已经把这里收拾妥帖了。那一排刚被太阳消过毒的菜缸,盛满了水的大盆,还有泛着幽光的大黑铁锅,都安静地呆在院子里的某个角落,静候着红薯叶的到来。女人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让这个静谧的院子喧闹起来。满满一院子的红薯叶,青葱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天空,就连在田间散漫的鸡、鸭、鹅都顺着这味儿觅了过来。整个村庄都笼罩在这汁浆甜醇、浓郁鲜嫩的气息里。
⑦大盆里的水开始摇曳起来,红薯叶前赴后继,一茬接一茬地被按进水里,冲洗干净后又被捞起来,放在一边控着身上的水珠。火苗愉悦地舔舐着锅底,锅里的水龇牙咧嘴,翻滚着打着旋。红薯叶恰逢其时地赶到,伸手就压制住了狂躁的开水。原本草绿色的叶子一下子就变成了翠绿色,翠莹莹的,像是用颜料涂抹在上面。
⑧女人麻利地舞动着双臂,用特制的叉子把红薯叶从开水里捞起,稍微沥下水后,丢进旁边的缸里,动作娴熟而有节奏。脸上的汗水不停地滴下,她有时会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去擦上一把。顾不上时,汗滴就顺着脸滑进了锅里,融进了红薯叶的脉络里,它们被一起卷进了缸里,之后便偎依着共同酝酿一个冬天的美梦。
⑨女人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多诗意的想法。她看着这快堆满院子的红薯叶,心里十分愉悦。至少,明年春天她做饭有了下手的东西。那每天挑着太阳和月亮的丈夫,还有那一群让她怜爱的孩子,想起他们,女人疲惫的身体里又注入了动力,动作顿时又麻利了许多。
⑩终于,院子里安静下来。那似小山一样的红薯叶已经不见了,它们被装进了厨房一排排陶瓷缸里,锅里剩下的小半锅水彻底安静下来,深褐色的烫汁有一搭无一搭地冒着气泡,已经失去了刚才的狂热。当男人扛着农具,孩子们背着书包一前一后踏进院子时,这里再次热闹起来。
⑪夜深了,陶瓷缸里传来咕嘟咕嘟的声音,那些叶子们又在进行复杂的反应。女人把那群小孩儿和酸菜一一安顿停当,直到他们分别都扯起了鼾声时,她才摸着上了床。她伸腿踢了踢脚头的男人,鼾声没有受丝毫影响。女人在心里骂了声,一句话刚迸出口,自己的鼾声也訇然响起。
⑫“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这是古人为了留住美好而使用的方法。农人并不知道《诗经》里这些华丽的语言,只知道想办法把家支起,把生活延续,就是一生。
( 1 )概括文中“女人们”腌制红薯叶的过程。采摘红薯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进瓷缸里腌制
( 2 )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20年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打赢了一场抗击“新冠”状病的人民战争。在这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件,下面是网上的一张图片和文字说明,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0年2月22日,绍兴市中心医院一名小男孩病愈出院,护士长曹玲玲按惯例送病人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回头向她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马还礼向他鞠躬。而这一刻,凑巧被一旁的其他医护人员给拍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