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篆(zhuàn)刻 编撰(zuàn) 哺(pǔ)育 别出心裁(cái) B: 模(mú)式 债券(quàn) 瓶颈(jìng) 扣人心弦(xián) C: 擂(léi)鼓 亵(xiè)渎 山坳(ào) 毋(wú)庸置疑 D: 颦(pín)蹙 氤氲(yūn) 蠕(rǔ)动 险象迭(dié)生 |
2、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 B: 《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小福子等。 C: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D: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闻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
3、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ɡ) 迸溅(bìnɡ) 怏怏不乐(yànɡ) B: 星宿(xiù) 修葺(qì) 妇孺皆知(rú) C: 殷红(yīn) 遒劲(jìnɡ) 相形见绌(chù) D: 锃亮(chénɡ) 憎恶(zēnɡ) 自惭形秽(suì) |
4、 | 和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
5、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 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 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 , 一切从零开始。 |
6、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扒窃/扒皮 荷包/荷枪实弹 冠冕堂皇/羽扇纶巾 B: 牛犊/渎职 绯闻/缠绵悱恻 忧心忡忡/不分伯仲 C: 彤云/侗族 匀称/俯首称臣 窗明几净/几次三番 D: 啜泣/辍学 撩逗/眼花缭乱 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着他在烈日下仍然一丝不苟地工作,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B: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C: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 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
8、 | 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 ) 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 A: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B: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 C: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 D: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 |
9、 | 下列作者中,属于台湾散文作家的是( ) A: 林徽因 B: 菡子 C: 杨绛 D: 林清玄 |
10、 | 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1 )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 A: 少。例:陶后鲜有闻 B: 新鲜。例:芳草鲜美 ( 2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 ) A: 苟且。例:故不为苟得也 B: 如果。例:苟富贵,无相忘 ( 3 )人孰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寄诸弟》)( ) A: 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 谁。例:吾孰与徐公美 ( 4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 ) A: 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 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
阅读《鲁宗道不欺君》,完成后面问题。 ①为谕德时( ) ②尝微行 ( ) ③宗道方自酒肆来( ) ④故就酒家饮( ) ( 2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则公当得罪 A: 杂然相许B: 吴广以为然 C: 然往来视之 D: 然后知生于忧患 ( 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即 上 怪 公 来 迟( 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①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 5 )请结合选文全段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盈满
凸凹
①那时的故乡,虽然贫瘠,但遍地是野草、荆棘和山树。做饭和取暖,内心是从容的,因为老天给准备着无数的柴薪,无须急。但也有性急的邻人,待到草木枯黄的时候,整天到山上去,树枝和山草,都背回家里,把柴棚堆得满满的,然后赖在热炕上,衔着烟杆抽烟,猫冬。
②这时候,父亲忙的是打猎,尤其擅长打猪獾。它浑身油脂,獾油可以治烫伤,也可以用来炒菜。父亲每猎得一头,就会分给乡亲们。因为舍得,所以父亲在乡亲们心中很有位置,以致他过世的时候,乡亲们都聚拢来给他送葬。他们认为,父亲活得顺人顺时,是个有德行的人。
③天阴欲雪,父亲才不得不打了一些柴草,离盈冬之需,尚差得远。母亲忧凄地说:“你就不能多打一些,你看邻居的柴棚,满得不能再满了。”而父亲总说:“这里也有生活的道理——他的柴棚越是盈满,越说明他心性之空,咱的柴棚虽然空,但整个山场都是咱的柴棚,你可以随用随取,咱这才叫真正的盈满。”母亲听了无奈地摇头笑笑。
④父亲去世之后,县上拆迁移民,我们为母亲置备了一座小院。做饭用煤气,取暖有蜂窝煤,过上了城市居民一样的日子。但她总是感叹说,生活虽然方便了,但心里总是不踏实,感到不盈满。问她为什么,她说做饭取暖都得花钱,而自己又没有收入,已经成了儿女的累赘,再也活不出自己了。
⑤我说:“养儿防老,自古使然,你老不要多想。”她凄然一笑,沉吟了一会儿又说:“让你再破费一次,给妈买辆三轮车。”
⑥一辆三轮车让她找到了自己——每天朝阳初上,她就骑车出门。街巷、旷野、垃圾场、建筑工地,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她捡破烂,又捡柴草,每次都不放空。破烂变卖成现钱,买米面油盐;柴草则堆进庭院,不久就堆得盈满如山。后来她在小院的一角垒了一座泥灶,用捡来的柴草生火做饭,煤气炉灶干脆被她闲置了。
⑦一天晚间,弟弟来看望她,老人家正窝在被窝里看电视,电视里正是我的一个专题访谈。看一眼西装革履、侃侃而谈的我,弟弟说:“妈,我给您提一条意见——我哥是官面上的人,特别注意形象,而您整天去捡破烂,就有点儿不般配了,所以您还是待在家里享享清福为好。”母亲黑了一下脸,说:“叫得再响的大公鸡,也是卵孵的;脸子要是长得白,再浑的水也洗得透亮。这个道理你哥比你懂!”
⑧弟弟把这个情形告诉了我,让我去劝她。到了她的住处,院门竟落了锁。等了很久也未见归来,便驾车去寻。面对平原田间四通八达的土路,我终于在岸树成排的河边寻到了她。
⑨三轮车停在路旁,她正在树荫里捡落枝。落枝稀疏,要捡满那一车斗,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的。我心里一热,她哪里是在捡拾让炊烟升起的柴草,分明是在捡拾她残余的生命时光!
⑩我走下车来,轻轻地叫了一声妈。母亲分明是听见了,但没有应声,只是悄悄地看着我,一点也不感到吃惊。我感到我们娘儿俩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内心盈满。
⑪我望了望头顶上的树冠有不少枯枝,便下意识地攀上树去,即便是西服革履,也无一丝犹豫。很快,母亲的车子就装满了。母亲说:“咱们回吧。”我说:“回。”
⑫母亲骑三轮在前边走,我则驾车跟在后面。年近古稀的一个老人,骑三轮的姿态竟是那么轻盈,还不时回头笑笑,一派怡然得意的样子。
⑬母亲开了院门,我把柴草抱进来放到堆得盈满如山的柴垛上,说:“柴草已如此盈满,您干嘛还那么急切地捡?要是父亲还在,他一准会骂您贪心。”“即便他在,他也是骂不出口的。”母亲说,“他那时是站在山场上说话,有盈满的底气;咱现在是站在庭院里,眼前虽盈满了,却没有身后的山场,心里的妥帖,还得靠捡。”我感到父母那代人,不仅活在日子里,更活在他们自己的人生哲学里。
⑭母亲用泥灶给我烧了开水,沏了一壶老家的山茶,又把两只红薯放到烧水生成的炭火中,一边陪我说话,一边给红薯翻个儿。不久,烤红薯的芳香就袅袅地弥漫开来,直沁心田。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这时,所有的欲望都简化成一个欲望:好好品味一下红薯。也许吃相有些贪婪,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我甘心享受这种照拂,说:“知道。”
⑮那天,我在母亲那里待得很晚。本来一个场面需要出席,对方也不断来电话催促,我还是推掉了。因为我突然感到,世间本简朴,一个老母亲,两只烤红薯,就很盈满了。
(有删改)
①父亲把自己打到的猎物分给乡邻,认为顺人顺时的舍得是人生的盈满;
②父亲________;
③母亲________;
④我________;
( 2 )本文语言质朴但意蕴丰富。阅读下列句子,结合语境分别说说它们的含义。①我心里一热,她哪里是在捡拾让炊烟升起的柴草,分明是在捡拾她残余的生命时光!
②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
( 3 )品析第⑭段中划线句子的手法及作用:“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
( 4 )任何文章都是有所表达的,而读者也总是会因文章的观点、论据或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以及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等等而产生一些联想或获得一些启发。请结合本文简单阐述你在阅读本文时产生的联想或感受。致青年(节选)
杜骏飞
以我之见,对这一代青年来说,以下修炼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铭记历史的教训。为此,要读真正的历史。一个民族的历史往往如此:(
)它不会完全重演,( )一定会传承或沿袭。记住,上一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及上上一个世纪的庚子年里,那些动乱狂躁的人也都是年轻人。如果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那么,忘记民族的历史悲剧,毫无疑问就意味着下一次。
二是要睁眼看世界。自林则徐、魏源、严复以来,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看清世界、认清现实、拨正未来的历史。凡闭关锁国、举国蒙蔽之时,便是灾难频仍之世。不要被动接受他人的推送,要时刻准备主动探寻。要努力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信息;要假设一切喧闹的新闻都有伪饰,要对不请自来的推广怀有警惕。
三是要有真正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你身边的世界会依赖于你。当你的能力不伴随名片上的头衔,也不受制于你所在的平台,那才是你真实的能力。2020年的此时此刻,疫后的艰难时世正缓缓降临,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对所有人来说,成为一个能主动创造的人,远比被人号召更重要。多做一份工作,做自足的自己。多学一些技能,使自己在危机中足以助人。学习劳作,学习修理,学习人文,学习科技,学习谦卑服务,学习自我管理,学习经商,学习公益,学一切能让自己丰富和坚强的东西。
四是要不惧威权和人群。资本和权力最容易使人匍匐在地,从而忘记自己的本性。至于人群,它向来倚多为胜,以大多数的名义,让个体放弃自己的独立和思考。我们终将学会独自思考、独自言说。实际上,当一个人开始享受孤独的时候,才会彻底拥有自己的灵魂。
(摘自杜骏飞公众号,有删改)
( 1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一个民族的历史往往如此:( )它不能重演,( )一定会传承或沿袭。
( 2 )文章结尾说“当一个人开始享受孤独的时候,才会彻底拥有自己的灵魂”,这句话让你联想到名著中的哪位人物?请写出他的相关经历。
为辩论赛设计辩题 |
|
正方观点 |
①________ |
反方观点 |
①________ |
为你支持的一方准备素材 |
|
( )方论据 |
③________ |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欣赏别人吧,看别人如何把自卑表达成自信,把不满改写成奋争,把孤僻挥洒成壮观;欣赏自己吧,看自己如何把委屈升华成冷峻,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摔打成练达。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请以“这是我对 的回报”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