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他说话言简意赅 , 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本质。
B: 诵读经典作品须讲究方法,如若止于浮光掠影 , 读书人怕是难以从中看到人,看不到人性,也看不到好的故事和戏剧性。
C: 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D: 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矫揉造作;以辞害意。
2、对下面两则《论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A: 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
B: 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都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C: 两则都表现出孔子认为学《诗》比学礼更重要。
D: 两则都表现出了孔子对弟子的肯定与鼓励。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厌恶。
B: 对于地方上的英雄人物,本地人差不多是妇儒皆知,就像浙江的岳飞、湖南的贺龙。
C: 音乐教室里传来的乐曲逐渐进入高潮,但总有停止的时候,而当大河穿过大峡谷则高潮叠起,像回荡在山间一首唱不完的歌。
D: 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虽早已落下维幕,但每当想起总令人意犹未尽。
4、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 志:做标记。(《桃花源记》陶渊明)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陋室铭》
C: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辄:就。(《醉翁亭记》欧阳修
D: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北斗星。(《小石潭记》柳宗元
5、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B: 巨大的海洋唱着小小的溪流的歌:“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
C: 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D: 画眉鸟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酿(yún) 静(mì) 职(chèng) 咄逼人(duō)
B: 狭(ài) 抽(yē) 差(qīn) 怪不经(dàn)
C: 抖(shǒu) 职(xùn) 憔(cuì) 人声沸(dǐng)
D: 穿(chuō) 缈(piāo) 伏(juǎn) 轻怕重(diān)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一文运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在写父子之情,但全文却无“关心”“爱护”“感激”之类的字眼,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B: 刘湛秋笔下的雨是美丽的,昆明的雨在汪曾棋的笔下是有趣的。
C: 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再现宋朝的经济繁荣,民生和乐的景象,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 《中国石拱桥》一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B: 她在全市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了一等奖,全家简直是乐此不疲
C: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 你这篇轻描淡写的检讨报告,根本没有说明问题所在。
9、为下列划线字选择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年之在于春 a.计算 b.主意、策略 c.打算、计划 d.谋划

②呼朋伴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③欣欣张开了眼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A: ①a;②b;③b
B: ①c;②b;③c
C: ①b;②d;③c
D: ①c;②d;③b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

②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

③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

④一进山门就望见对面的飞来峰,走到峰下向右拐弯,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⑤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

⑥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


A: ④②③①⑥⑤
B: ④⑤②③⑥①
C: ①⑤④②③⑥
D: ①⑥⑤④②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北宋)刘 救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平:指水涨与地面平。②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③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棉柱。④荷心:荷叶.

( 1 )诗歌前两句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

( 2 )“东风忽起垂杨柳”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 )下列词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宜付有司其行赏 论:判定
B: 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振奋
C: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意义
D: 临表零 涕:眼泪
( 2 )下列词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望之蔚然深秀者
B: 宜付有司论行赏真无马邪
C: 愿陛下托臣讨贼兴复之效不物喜,不以己悲
D: 躬耕南阳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分析天下大势,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B: 第⑥段中诸葛亮自叙生平及以身许国的经历是告诉后主自己精诚报效先 帝的原因。
C: 文章第⑦段诸葛亮希望后主能支持攸之、祎、允等一起随他率师北伐。
D: 文章第⑧段诸葛亮在北伐前划定了各方责任。
( 4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 1 )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含标点40字内)
( 2 )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含标点80字内)
( 3 )第⑩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含标点80字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虚无的宴席

王大盆

①我奶奶,过年前,雷打不动,会办两场宴席,一场敬菩萨,一场敬祖宗。两场宴席都充满了仪式感,很荒谬,但是看多了,却感觉已不像是迷信活动,而要上升到行为艺术的档次了。

②这两场宴席都是有规矩的。宴席一般都在中午,相隔一天,今天敬菩萨,明天敬祖宗。敬菩萨的肉都必须是生的,是的,在我奶奶的宴席上,菩萨也爱吃肉的。

③敬菩萨的宴席会摆一桌子菜,有荤有素。鸡杀完以后不烹制,直接上盘;鱼不杀,活的躺在干燥的盘子上,苟延残喘;生的五花肉整块上桌,整条的立在盘子里,不切。每一道菜上都会贴着一小块红纸。鱼的小红纸就贴在鳃边,应着呼吸翕动着,有时鱼还会在宴席的当中再挣扎跳跃几下。菜品摆齐以后冷淡又丰盛,呈现着某种奇怪的反差。

④菜上桌以后就点上蜡烛,开始吃饭。

⑤那么客人从哪里来呢?

⑥从阳台来。

⑦我奶奶会把阳台门窗都打开,招呼着菩萨进门小憩用餐,口念佛号,神色虔诚。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流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这场宴席里,菩萨也喝酒的,奶奶会在每个座位前的杯子里倒点酒。他们会在我奶奶和我的想象里吃点东西,留下一点庇佑。

⑧菩萨的用餐时间,就是人类的祷告时间。我奶奶拜佛很有一套。她拿出软垫放在地上,对着一桌子菜开始叩拜。她说要先报出自己的生辰和姓名,不然芸芸众生,菩萨不知道你是谁。然后快速念着自己的愿景,无非是家人健康、生活顺利、子女成材。或者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我考大学,我毕业的去向。她不仅为自己求,还为我爸求,为我姑求,为我求。求完以后就磕三个头,手心向上,代表着对菩萨五体投地。

⑨她拜完以后就是我拜,套路和她相似。我小时候很好使唤,拜就拜了。十几岁的时候理智觉醒,觉得这些事荒唐透顶,根本毫无道理,所以坚决不拜。如今,没有机会参与了。

⑩拜完菩萨,这场宴席就匆匆结束了。我奶奶送客的理由很简单:菩萨很忙的,这个时候家家都需要他们,表完心意,不要久留,别不识相。说到底,菩萨终究是属于芸芸众生的。

⑪说起祭祖宗,那就更有意思了。同样是中午,同样是一桌子菜,同样有蜡烛,同样从阳台入席。

⑫但这回奶奶则热情多了。拜菩萨的时候她虔诚而少言,祭祖宗的时候她多了许多真切的情感。她给每个位子都假想了一位祖宗,我爷爷的爸爸妈妈、我奶奶的爸爸、或者一些别的人,他们大多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我奶奶招呼他们吃东西,叫他们的名字或者称谓,介绍菜色,又给他们倒酒。她记得谁喝酒谁不爱喝酒,黄酒咕咚咕咚地流进玻璃酒杯里,烛影恍惚,刹那间仿佛真有一个老人坐在那里,笑眯眯地盯着。有时候还会和他们攀谈一两句,“保佑阿拉屋里平平安安哦,难得来一趟额,慢慢切,不要着急。”

⑬风从阳台灌进来,吹动了某个座位前的烛火。她对我爷爷说:“你看,阿爸吃的多开心,蜡烛动得多欢快。”然后又转头对空白的座位说:“吃吧阿爸,慢慢吃哦。”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

⑭祖宗的饭局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祖宗是自己家的,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慢慢吃,不用着急。我上高中时,家里的老太太——我奶奶的妈妈过世了。从那以后她也会出现这场饭局上,和她的两个丈夫、一对亲家们一起吃吃喝喝,享受人间烟火。老太太不止喝酒,还爱抽烟,我奶奶就会放一根烟在她的餐具旁,让她念头来了自取。

⑮祖宗的宴席,光伺候他们吃也是不行的,依旧得拜。拜的规矩就不太一样了,不用自报家门,只说一下这是谁的儿子,这是谁的女儿。祈祷的愿景和拜菩萨时的基本相同,之前请神佛护佑的,祖宗再护佑一层,多多益善。除了拜,还要烧纸。我奶奶把亲手折的锡箔元宝在家门口点燃,祖宗们酒足饭饱,临走时拿点钱,又统统回到阴间,等待着来年再次聚首。

⑯这两场宴席,没有食客,请的却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两方势力——神佛和祖先。我们可以忘,老人忘不了。每逢过年前我奶奶必定都会张罗一番,已经是年节固定内容。

⑰我奶奶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晚年炒股上网打太极,照顾她自己和我爷爷。她不愚钝,至今喜欢从朋友圈给我分享文章。平时喜欢到处走,去过越南,到过台湾。她迷信,也信中医,也信科学,生了病就去医院。她是我见过最硬朗的老太太。

⑱然而除了在奶奶家,网络上、现实中,我都没遇过这么虚无的宴席,像是一场荒诞剧,又像是一种神奇的仪式。祭祖、拜佛,各人各地有各自的方法习俗,但是从来没有人能把它们变成如此行为艺术的,除了我奶奶。

⑲今年我奶奶换了新房子,不知道从旧屋到新居,祖先们会不会迷路,菩萨会不会嫌弃新盖的小区没人烟,不肯来。

⑳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

(选自《视野》2017第4期,有删改)

( 1 )“我”认为奶奶请菩萨敬祖宗的宴席是一场“行为艺术”,请根据全文分点概括回答其理由。

( 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流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透明”“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巫女”在文中有何含义?)

( 3 )文章⑰段为何要写“我奶奶”的经历和晚年生活?

( 4 )文章的标题为“虚无的宴席”,结尾却说“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矛盾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记住______(横线处可填:老师的眼神、这件事、那抹绿色、你的爱……)

要求:①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太阳在下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