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词语“为”的意义与给出的句子中的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

向吾不斯役,则久已病矣。

A: 若为佣耕
B: 为天下唱
C: 士卒多为用者
D: 为坛而盟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右迁”表示降职。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3、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4、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跚(pán) 退(kuì) 和(mò) 正危坐(jīn)
B: 劲(qiú) 丘(hè) 土(lián) 深痛疾(wù)
C: 息(zhì) 秀(qí) 俯(gǎn) 密密匝(zā)
D: 雕(lòu) 琐(xiè) 形(jī) 精竭虑(dān)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 尽管“西游”题材众多,但大多数作品形象刻板,情节老套。
C: 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D: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生境界的教育,是提升美好品德的教育。
6、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 , 才显得枝繁叶茂。
B: 这次的成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以免重蹈覆辙
C: 这个人的出现吓了我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 , 钳中夹着的铁块也失落在地。
D: 他得知自己的罪行已被揭发,面对前来拘捕的警察,不由得义愤填膺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消费场所的各要素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应用。
B: 黑海局势风云突变,俄乌双方剑拔弩张,乌克兰表示对俄罗斯的军事打击早有准备。
C: 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多年后依然常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D: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逐渐提高青少年足球的运动水平为目的。
8、对《 饮酒(其五)》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 “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 “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描绘了自然景物,流露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冰心的诗歌曾受英国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D: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完成第小题。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释】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谢时:辞去世俗之累。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 1 )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
B: 颈联“滋”字写出苔藓在滋长蔓延,暗示这里久未有人,突显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
C: 茅亭、松树、花影、药草这些景物,可见王昌龄隐居在此时虽清贫,但仍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D: “余亦谢时去”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常建不喜欢这样的隐居生活,想要离去。
( 2 )颈联中“宿”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修辞角度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 3 )诗歌的尾联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人生志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待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入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取《中鉴录》淳淳悔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之,或无溺苦千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矣口谈时政得失,人物臧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致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公。公扮之,思义隆备。居常饭脱栗,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告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取《中鉴录》________

②三月官________

③安人之________

④病以公________

( 2 )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

( 3 )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万色喜,大奇之。

( 4 )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负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金。”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挫折
①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②儿子7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③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④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⑤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⑥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立刻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拖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误入岐途。
⑦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 1 )请从文中找出成语,找出四个即可。

( 2 )面对田埂上的“障碍”,儿子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3 )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4 )父亲的做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有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

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银牌从来都只有一块,多么激烈的争夺。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底下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人的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你想过没有?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我们几乎将这件事淡忘的时候,儿子收到了一个那家征文举办部门寄来的、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当我们把这件事完全忘记的时候,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那天隆重的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他看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2004年北京市中考题)

( 1 )通读全文,请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6个字)

( 2 )儿子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来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

( 3 )请分别列出文中母亲和儿子对“创意”的看法,并就他们其中的一种看法,谈谈你的意见。

( 4 )从倒数第三段的画线句子中,你能看到“儿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列出两点,并分别作简要分析。

( 5 )文中母亲对儿子参加创意征文赛的态度前后不同,请先把表现母亲态度的语句找出来,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母亲态度变化的过程。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些日子是要设法留住的,在这种日子里,人总在失去很多的同时得到更多,并因之受益一生。请以“我要留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孤独、城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