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无锡学而思教育有限公司洛社分公司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2、

下列各项中对《昆虫记》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后,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和哲思跃然纸上。
C: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得则生
B: 蹴尔而与
C: 呼尔而与
D: 行道人弗受
4、现在有许多年轻家长迷恋手机,对孩子陪伴不够。美国有一所小学为了让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曾在校门口写下了一张告示: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告示内容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一条?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
A: 迷恋手机,将会远离孩子,请放下手机!
B: 请放下你的手机!你的孩子喜欢看着你,你是不是也喜欢看着你的孩子呢?
C: 为了你和孩子的健康,请放下你的手机吧!
D: 不放手机开心一时,放下手机幸福一生!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魁梧杜鹃料俏孤苦伶仃
B: 热忱派谴奥密精益求精
C: 纯碎极端酬劳沉默寡言
D: 蓬松羞怯禁锢神采奕奕
6、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删除“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B: 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广泛关注。(删除“突然”)
C: 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在“学习成果”后加上“的评价系统”)
D: 国务院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地质检部门正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保障”与“改善”互换)
7、

下列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运圣火传递手金晶用她柔弱之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句子的主语是“奥运圣火”。
B: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这一句子的主干是“人类权利”。
C: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这一句子是转折复句。
D: “因为青春是美妙的,所以,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这一句子是因果复句。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B: 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
C: 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
D: 当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9、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 )
A: 普利策奖
B: 诺贝尔奖提名
C: 安徒生奖
D: 诺贝尔奖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上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B: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C: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D: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 1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 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解释划线词。
① 录毕,送之( ) ② 同舍生皆绮绣 ( )
③ 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

( 2 )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益慕圣贤/之道
C: 腰/白玉之环.
D: 门人弟子/填其室
( 3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4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传递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 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 1 )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 ( ) —— 重拾希望——( ) —— 十分感激

( 2 )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4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⑺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 5 )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 6 )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纳木错为什么越变越大

①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背靠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面积达1980平方千米,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②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导致很多牧民的家园被湖水淹没,他们只好举家搬迁到更高的地方居住。

③中科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④人们首先想到就是“全球变暖”。气候变暖使得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量加大,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下降。按照这个推理,纳木错湖水的水位应该是下降的,为什么实际情况却是完全相反的呢?

⑤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是在内陆,上面提到的这种思路也许完全正确;但这里是高原,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影响湖水水位上升的因素包含全球气候变暖,但并不能单纯地去考虑大气这一个因素,而是要综合考虑影响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⑥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比较著名的冰川有西布冰川、扎当冰川、拉弄冰川、爬努冰川等。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⑦另外,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层厚度减小,甚至很多多年累积下来的冻土和冰层都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既然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那么纳木错的湖水蒸发是否受此影响呢?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科学院的研究分析,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⑨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 1 )第①段从________、________、湖面面积、湖面性质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纳木错湖。

( 2 )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________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 3 )从全文看,文章的第⑦段和第⑧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

( 4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纳木错周围冰川融化量增大,造成水位上升。
B: 纳木错湖水的水位升高与“全球变暖”无关。
C: 纳木错周边地区的冻土和冰层融化,造成水位上升。
D: 在水位上升那几年,湖水的增发量减少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
( 5 )第⑤段划线部分“这种思路”指的是________,段中的“但是”隐含的是第二种思路,推测作者的第二种思路是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一步,一步,再一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用沉默来诠释你的毫不挽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