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B: 谁对时间越吝啬 , 时间对谁越慷慨。
C: 试卷发下来,我一看见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
D: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2、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 ①③②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⑤②④
3、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芹菜大致可分为两类:旱芹和水芹。__________。不过,空心芹菜似空心之竹,易于让人生发联想,觉得像人,很是有一些“虚心”的意思。

①空心芹菜,炒食时,容易散裂,嚼头不足,味道也不佳。 ②旱芹,有实心和空心两种。

③水芹,多在湖沼陂泽之地,南方较多。 ④北方人所种、所食,大多是旱芹;

⑤实心芹菜,茎梗圆实、脆生,炒食,清香四溢,极是可口;

A: ④①③⑤②
B: ④③②⑤①
C: ②④①⑤③
D: ②④③①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微量元素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更好地获得这些元素。
B: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C: 石家庄市今年来大力治理环境,目前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 我们身边有很多“低头族”,“低头族”是指一些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总是忍不住看手机。
5、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B: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C: 卢沟桥亦作“卢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上(旧时称卢沟河,亦作芦沟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D: 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过4年的奋战,靖西至那坡的高速公路终于建成通车,

①借助沿线奇特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

②它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速公路”

③这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④打造具有边境壮乡特色的“边关风情路”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健壮 静默 美不胜收 花枝招展
B: 睫毛 霎时 絮絮叨叨 各得其所
C: 搓捻 分岐 人迹罕至 浑为一谈
D: 嘹亮 捶打 人声鼎沸 喜出望外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女子。
B: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 《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其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 ”暗”有断续、隐终酌含义琢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C: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D: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10、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正直的人都会对一次次的暴力事件义愤填膺 , 希望早日制止这种行为。
B: 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的惟妙惟肖
C: 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 , 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D: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B: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 2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é):同“耶”。

( 1 )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神弗也________

②彼竭我________

③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

④元帝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具以东渡意告之。

( 3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 4 )【甲】、【乙】两文都主要以哪种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干嘛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⑪“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⑫“换。”

⑬“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⑭“买。”

⑮“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⑯“买。”

⑰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⑱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⑲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他早早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⑳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㉑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㉒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像心跳……

㉓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㉔我并不这样想。

㉕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岁的勇敢的他,勇敢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㉖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 1 )文章主要写了 4 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1 — 5

事件 1:爸爸重病住院,我给他买表。

6 — 8

事件 2:

9 — 20

事件 3:爸爸向我索要东西,我总是痛快地买给他。

21 —26

事件 4:


( 2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 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 3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内容加以品味。

①他半天不语 , 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

②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 4 )题目“谢谢你允我回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去!"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 1 )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什么性格?

( 2 )文中写女儿女婿的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 3 )小说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A.我不想停止追寻的脚步,我不想成为同学眼中的另类,我不想就这样落伍…….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太多不想出现的情况。而这一些“不想”往往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影响过自己,那么借此机会向大家倾诉一下吧!

请以“我不想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③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B.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②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释义;坚定的志向是什么也不能打败的)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比陶瓷要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