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于”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 受地于先王 |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________,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________,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________,具有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B: 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C: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D: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停滞(zhì) 陨落(yǔn) 岔开(chà) 饶舌(ráo)B: 婆娑(suō) 灼伤(sháo) 粗犷(kuàng) 岑寂(chén) C: 禀赋(bǐng) 威慑(shè) 驽钝(nú) 咫尺(zhǐ) D: 钦差(chāi) 熹微(xī) 拘谨(jǐn) 窒息(zhì) |
4、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B: 《文山先生文集》《宋学士文集》《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分别是文天祥、宋濂、柳宗元和范仲淹的文集,其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C: 科举制度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会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如江阴市因地处长江以南而得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东阳市因地处东阳江以北而得名。 |
5、 | 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 A: 青铜器 B: 药材 C: 墓碑 D: 竹筒 |
6、 |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各得其所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B: 自作主张 形影不离 无可挽回 C: 暴怒无常 不可抗剧 兴高采烈 D: 小心翼翼 捧腹大笑 言而有信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工程队经过整整一个暑假的抗震加固,把我们的学校建成花园一样美丽。B: 选择最有切身感受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 我们要开展深入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塑造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D: 通过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进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的愿望成为现实。 |
8、 | 下面所学成语中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仙露琼浆 ②大厅广众 ③气冲斗牛 ④自言自语 B: ①锲而不舍 ②酣然入梦 ③颠配流离 ④诲人不倦 C: ①家喻户晓 ②目不窥园 ③祸不单行 ④忍俊不尽 D: ①悲天悯人 ②心有灵犀 ③鞠躬尽瘁 ④妇孺皆知 |
9、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吐露/呕吐 卷尺/开卷有益 出谋划策/整齐划一 B: 疲倦/蜷缩 干涸/禁锢思想 琼浆玉液/孤舟独桨 C: 妥帖/请帖 背影/背道而驰 兴风作浪/兴高采烈 D: 篇幅/副职 诀别/纵横决荡 千锤百炼/捶胸顿足 |
10、 |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望》中“家书抵万金”写出了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会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 《泊秦淮》后两句诗批评商朝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歌女。 C: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 《诗人·领袖》中化用了毛泽东的一些诗句,如“战地黄花”“残阳如血”等,使诗意更浓,蕴涵更丰富。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1 )诗中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想象?两者有什么关系?( 2 )诗中反复出现“定然”,有什么作用? ( 3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改成“亮”或“闪”?为什么? ( 4 )最后一节说“那朵流星”,为什么不说“那颗流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③生诵书;听已,辄⑤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⑦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⑧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⑨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⑩;冕小儿,恬⑪若不见。 会稽⑫韩性⑬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⑭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⑮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②陇:田埂。③诸:许多。⑤辄:总是(常常)、就。⑥已而:不久。⑧曷:通“何”,为什么。⑨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⑩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⑪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⑫会稽: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⑬韩性:人名。⑭事:服侍、对待。⑮被:通“披”,这里是穿,戴的意思 A: 窃入学舍 , 听诸生诵书/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冕因去 , 依僧寺以居。/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 已而复如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D: 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 2 )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项是( ) A: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D: 学而时习之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4 )本文记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王冕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称赞的?你读后有怎样的启示? |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1 )选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①春暖花开的时候,爸爸突然买回一只羊。我看那羊的肚子挺大,说:“爸,这羊够肥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这不是肥,是怀羊羔了。”
②夏天时,这只母羊竟下了四只小羊羔。爸爸天天围着羊转圈。“从明天开始,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你了!听见了吗?”我没有吭声。
③你们知道放羊是怎么回事吗?爸爸在母羊脖子上系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有六七米长的样子,另一头拴在一根带尖的铁棍上,然后找一块嫩草地将铁棍插在地上,不让它跑掉。小羊羔也不会跑,因为还离不开母羊。它们玩一会儿后,就会拱到母羊的身子下,贪婪地吃一阵奶,有时吃得嘴角往下滴白色的乳汁。
④我没心思去找一块长满嫩草的草地。我给母羊随随便便找了一个地方,就去干我喜欢的事了。
⑤傍晚,等我去牵羊回家时,不管我怎么叫、怎么吼、怎么拽,母羊都不肯跟我走,因为它没吃饱。母羊的四条腿顽固地撑住地面,形成四个锐角,身子向后倾斜。那时,傍晚的蚊子堆成团往我脸上扑。我火了,就像爸爸吼我一样,吼了一声,把铁棍举起来,又像爸爸拎着扫帚抽我一样,照准母羊来了一下。母羊凄惨地叫了一声,乖乖地跟我走了。
⑥回到家,爸爸问我:“羊吃饱了吗?”他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摸母羊的肚子。他能摸出来。而且,母羊完全仗势欺人,添油加醋地直叫唤。我等着爸爸转身去抓扫帚。但他没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要把羊喂饱,知道吗?”
⑦第二天,我准备去河里洗澡。所以还是随便找了一块草地,匆匆插上铁棍,拍了拍母羊的头:“你这讨人厌的家伙,吃吧!”我跑走了,老远还能听见母羊的叫唤。我心想,它正高兴地吃草呢!
⑧那一天,我玩得异常快活,天暗下来时,我才想起该把母羊和四只小羊羔牵回家了。
⑨黄昏的野地真可怕,天边一团暗云被夕阳的最后一束光亮涂抹成了凝固的血色,黑压压的蚊子撞得人脸上生疼。我老远就听见母羊凄凉的嘶叫,它的嗓子好像叫哑了。我跑到跟前一看,傻眼了。母羊饿得绕着铁棍转,绳子就缠在了铁棍上,结成了一个大疙瘩。小羊羔拱在它身上,大概吸吮不出奶汁,也揪心地叫着。
⑩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发现这地方的草是羊根本不吃的草。我怎么把羊拴在这个地方了?我真恨自己。
⑪我赶紧把拴在母羊脖子上的绳子解开:“你吃吧!”母羊向前跑去,低着头,贪婪地啃吃着它喜欢的嫩草。
⑫我跟着它们。我的脸被蚊子咬得满是疙瘩,但我任由蚊子在我脸上叮咬,去吸我的血。
⑬大概小羊羔没有在灰暗的夜色中走过路,就拼命地呼唤母亲。我把它们一齐抱起来,跟着它们的母亲。
⑭当母羊吃饱了,往回走的时候,我就默默跟着母羊走。那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⑮回到家,我不管妈妈的惊呼,只是说:“妈,告诉爸,羊吃饱了!”说完,我就回到自己的小屋去了。
⑯我听到妈妈跟爸爸说:“今天雷方真怪,说话也变了。”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
⑰我没吭声,什么都不想说,只是躺在床上,像大人一样把双臂枕在脑袋下。
( 1 )梳理文章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
我 |
父亲 |
春暖花开时 |
不知道羊怀孕了 |
看都不看我一眼 |
第一天 |
随便找个地喂羊 |
①________ |
第二天 |
随便找地喂羊,去河里洗澡 |
╱ |
第二天(黄昏) |
②________ |
╱ |
回到小屋后 |
③________ |
说“母羊吃得真饱” |
①第12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要任由蚊子在“我”的脸上叮咬吸血?
②赏析第14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________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