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和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们作品中所塑造的羊脂球、奥楚蔑洛夫等形象家喻户晓。
B: 孔子是春秋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论语》记录了他和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李杜”指的是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两人的诗作分别代表了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巅峰。
D: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大量使用北京口语、方言,读来亲切自然。
2、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 )。

A: 事实论证
B: 正反论证
C: 类比论证
D: 反证法
3、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几个手指飞快捏弄

②右手依然端杯饮酒

③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

④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⑤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A: ②③④①⑤
B: ④③①⑤②
C: ④③①②⑤
D: ②④③①⑤
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D: 古代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5、

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 ③①④②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①②④③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于chán 忌dàn 口头chán 鸡毛子tǎn
B: 歌ōu 伛gōu 老心沥血ǒu
C: 海cāng 茫cāng 然chuàng 满目痍chuāng
D: 泣zhuì 拾duo 点zhuì 耕陇上chuò
7、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A: 法律条文
B: 美德善行
C: 圆规曲尺
D: 道德准则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可歌可泣 潜心贯注 义愤填膺 锋芒必露
B: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锲而不舍 群蚁排衙
C: 人声鼎沸 来势汹汹 荒草凄凄 浩浩荡荡
D: 当之无愧 妇孺皆知 兀兀穷年 一拍既合
9、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少年喜欢自己在家里消磨时间,而不肯走出家门和别人一起活动,长此以往,人际交往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B: 三月的杭州太子湾公园里,郁金香和樱花竞相开放了,人潮如织,游客们尽情欣赏着园中的美景。
C: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 西方的印象派绘画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重在表现画家对世界强烈、独特的个人感受。
10、

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在《雪》中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种欢快喜悦与下文写到因雪罗汉的消融而深感失落、悲哀之情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
B: 高尔基的《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C: 纪伯伦《雨之歌》中的“雨”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与执着追求。
D: 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悲壮的抒情独白,通过屈原对风暴雷电的召唤,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至高礼赞。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陈在衡遇鬼

陈在衡先生,年六十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遂就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君过首七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陈悟其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畏?"曰:"畏啐。"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注】①就: 靠近。②首七:人死后七天。③宜:应该。④信:真实。⑤啐:用力从嘴里吐出。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③年六十余________

④陈其为鬼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②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

( 3 )陈在衡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回答1-4题。

太阳能飞机

①近日,一架来自瑞士的奇怪飞机引起了国人的持续关注。这架名为“阳光动力”2号的飞机,其翼展达72米,但重量仅有2.3吨,狭小的机舱只能容纳一名飞行员。单看这些数据指标,“阳光动力”2号简直不值一提,但这架飞机却有个绝活——不需要传统燃料,因为它是一架太阳能飞机。

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

③为获得较高升力,以便在高空持续飞行,太阳能飞机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能飞机都会有一个巨大的机翼。这样设计,使太阳能飞机具备了很高的升阻比。目前,各国研制的太阳能飞机的升阻比普遍达到30至40左右,而常规飞机中升阻比最高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升阻比也仅达到30左右。

④与常规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相比,太阳能提供的能量却十分有限。以“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例,其机身太阳能电池面积达270平方米,但全部功率只有50千瓦左右,仅相当于一辆排气量为1.0升的小汽车。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还比较低。“阳光动力”2号飞机上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国际上属于领先产品,厚度只有135微米,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其能量转化率仅有23%。在经过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电机等能量传递环节的消耗后,实际传递给螺旋桨的能量达到20%就不错了。由于这些限制,太阳能飞机的巡航速度普遍较慢,一般只能达到每小时几十公里。

⑤任何新技术的实用化都充满了无穷潜力,太阳能飞机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在未来突破制约其发展的一些技术障碍,这种新能源飞行器必然会在应用中大放异彩。(摘自《世界军事》,有改动)

( 1 )请简要概括太阳能飞机的主要特点。

( 2 )导致太阳能飞机巡航速度普遍较慢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3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4 )请分析第④段加点词“只有”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亦慈亦让沈从文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③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④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既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

⑤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

﹣﹣选自2008年第6期《散文百家》

【注释】①星斗:泛指星星;比喻超群的才华。

( 1 )细读第②自然段,说说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创作源泉和文学基础主要来源于何处?
( 2 )仔细体会,说说沈从文先生手迹中三个划线的字具体指代哪些人?

“照我________思索,能理解‘我’________;照我思索,可认识人________。”

( 3 )联系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沈从文先生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
( 4 )细读第③自然段,完成下列读书卡片,了解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

创作题材

________

创作特色

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创作主题

________


( 5 )积累链接:纵观沈从文先生的一生,可以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年轻时“不求闻达”的两句话来概括。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话。

四、写作(分值:60分)
他是时代的烙印,他是历史的丰碑;他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他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镜子……他的名字、事迹、思想相连,在我们身上或身边有过许多的行动和事情发生。请以“雷锋之花处处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孤独、城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