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东省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 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D: 《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筹”是指酒杯。
C: 《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史书。
D: 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
3、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之巨。(广播稿)
B: 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儿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际,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公告)
C: 梅,落叶乔木,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叶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味酸。(工具书)
D: 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申请报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了遭遇诸多坎坷的哪吒最终战胜命运的故事。
B: 复工期间,他多次来到这家企业,详细地了解产品的销售、生产和研发情况。
C: 选手能否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过硬的基本功是关键。
D: 青岛姑娘陈梦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连赢四局,夺得卡塔尔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5、《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 法国 法布尔
B: 法国 儒勒.凡尔纳
C: 英国 笛福
D: 丹麦 安徒生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都是泰戈尔的作品。
B: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C: 古人称谓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8、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B: 故/外户/而不闭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确záo 门kǎn 视 chēn 锋芒毕
B: 育pǔ 祷qí 荒 miù 然而止jiá
C: 痛chì 妒jí 悍biāo 叱风云zhà
D: 窥热zhì 恿 sǒng 怏怏不乐yàng
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 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 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B: 颔联写诗人要跟友人分别,去外地做官,写出了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真挚的情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C: 诗歌语言质朴,抒写旷达的胸襟,在质朴之中有警策,在豪语中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
D: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悲苦缠绵,但此诗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 2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与日去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3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D: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的贴在她的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原文有删改)

( 1 )请阅读选文③﹣⑯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疯狂

( 2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的画线句子。
( 3 )第③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 4 )文章以“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冰心

①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②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③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

④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的眼泪呢?

⑤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

⑥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⑦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⑧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⑨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⑩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⑪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⑫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一九二一年十月一日

( 1 )给“惘”的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 2 )阅读文章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穿着打扮

言行举止

心理

十岁前

①________

打走队的鼓,吹召集的喇叭。

为自己是小军人而感到慷概激昂

十岁后

换上女孩子的衣服,香的、美丽的话插在头上……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3 )第①段划线句“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父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4 )第⑪段中说“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中“执笔沉思”,呼应了前文的哪句话?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写出一篇她的文学作品名字。
( 5 )读完此文,你觉得作者的童年经历塑造了她怎样的性格品质?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尽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只有那些曾经在大海童抱着木板经受凄风苦两的人,才能体会到幸福有多么的可贵。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吧,永远记住,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年輕是我唯壹的資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