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天津市耀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他非常擅长哗众取宠的表演,所以拥有很多粉丝,可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演员。
B: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近百年人类活动是加剧气候变化首当其冲的因素。
C: “鸟巢”体育场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D: 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事件的调查结果让人如雷贯耳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助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川对班主任说:“这一次我考不好,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有自满情绪,今后我要谦虚谨慎,努力学习。”
B: 这次中国女队在新加坡夺取了乒乓球团体冠军,凭是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C: 有意见你就提出来 , 何必发那么大 火呢?伤了和气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D: 请你不要客气啦!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 以后说不定我还要麻烦您呢!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飘逸的长发像风中轻轻摇摆的柳条,你明亮的眼睛像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B: 新时代的青年要涵养一身浩然正气,坚守一颗执着初心,坚定一个理想信念。
C: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D: 人在走投无路时,常会着急、焦虑、恐慌,但不管如何,都要保持乐观心态。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锺太夫人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语言质朴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可谓“朴素见真情”。
B: 《列夫·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C: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内容多问候的套话和日常事物的叙述。
D: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
B: 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删除“具体”)
C: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将“传统”改为“作用”)
D: 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删掉“使”)
6、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成(níng) 热(chì) 想(chī) 心惊跳(yòu)
B: 静(tián) 立(sǒng) 微(bì) 中流柱(dǐ)
C: 新(cù) 芳(xīn) 解(pōu) 苦心孤(zhǐ)
D: 隐(cè) 谦(xùn) 立(zhù) 长途涉(bá)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规范熟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 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 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学生患流感的几率会有效降低。
D: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8、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硕果 挚友 亘古 马革裹尸 妇儒皆知
B: 调羹 谣言 镐头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C: 奠基 深宵 斑澜 警报迭起 不以为然
D: 选聘 澎湃 高梁 至死不懈 慷慨淋漓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多年勤奋工作,不孚众望 , 被选为楷模。
B: 标点很重要,写文章怎么可以文不加点
C: 各领域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具有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创造力。
D: 伊斯兰极端组织成员在叙利亚等地制造了很多恐怖事件,在当地平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10、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涌现了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的饶毓泰,无产阶级革命家赵醒侬、李井泉,书法家舒同等现代名流。

②抚州具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文风鼎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

③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过名列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曾巩,著名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等古化先贤。

④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的才子文化曾发出“光照临川之笔”的由衷赞叹。

⑤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临川文化”孕育了灿若繁星的名人群体。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⑤③①④
D: ②①③④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饮酒》,回答相关问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全诗融叙事、议论 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 2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中的“见”字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解释加线的字。
①余幼时即学( ) ②不敢稍逾约( )
③右备容臭( ) ④ 略无慕艳意( )

(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3 )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 4 )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字数在50个以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等等,再等等

陈鲁民

①2014年10月,诺贝尔奖陆续公布,连续7年的诺奖热门候选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他很失望,他的众多粉丝也很失望,只能对他弱弱地说一句:等等,再等等,好饭不怕晚,该是你的早晚会属于你。

②其实,呼声很高但最后却无缘诺奖的远不止村上春树。还有四位华裔科学家也因成果显著而被媒体视为夺奖热门,可最终也名落孙山。对他们的安慰,还是那句话:等等,再等等,好饭不怕晚。

③说到等等,诺奖历史上大有人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为了反抗种族隔离政策,足足坐了27年牢,出狱时已72岁高龄,这期间他已被多次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但直到他出狱3年后才实至名归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4年后,他众望所归,当选南非总统;10年后,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20年后,他被尊称为南非国父。获释后的33年里,他共获得世界各国授予的百余次奖项。如果没有在监狱里的耐心等待,如果不是心平气和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如果不是心胸坦荡地处世理政,他不可能有这样的辉煌。

④还有等得更长的。2013年,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女性获奖者,被誉为“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为了等这一盛誉的到来,她辛勤耕耘了近70年,有人说她不够聪明,不是写作的料,她不理会;有人说专写短篇小说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她不为所动,一心写她的“豆腐块”;有人说她是小地方的小作家,写的东西根本没人注意,她仍不受干扰,坚持不懈……最后,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好饭”,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世界上没有谁一等再等,成心把“好饭”拖到最后才端上来。或食材难找,或火候不到,或制作复杂,或其他原因,“好饭”晚倒也是不得已的事。遇到这种情况,须耐心等待,不能着急。如果机遇不逢,积累不足,功力不够,火候不到,强行揭锅必然会吃夹生饭。

⑥学者作家张中行,75岁之前默默无闻,因为时机不到,风向不对,他只有耐心等待。提到他时,人们会说是《青春之歌》里那个落后男人余永泽的原型。75岁以后,他也等来了自己的“好饭”,突然出现大爆发。新作一本接一本问世,内容一本比一本精彩。《负暄琐话》系列,平和冲淡、清隽优雅;《禅外说禅》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说梦草》、《顺生论》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流年碎影》,娓娓道来,平实自然。一代散文大家,就这样横空出世,惊艳一时。

⑦等,是灵魂的煎熬,也是意志的打磨;是能量的集聚,也是事业的升华。因为,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诗文著作,都需要时间检验,需要历史鉴定,也需要取得人们的共识。所以,我们看到的诺贝尔奖得主,以白发苍苍者居多。等待,让他们变得淡定;等待,使他们日益睿智,他们坚信,是好东西就一定会有人识货,辛勤耕耘必然会迎来丰收。于是,他们在日复一日地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⑧当然,岁月苦短,时不我待,毋庸讳言,也有等不到的。

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没有等到的古人;鲁迅、沈从文都曾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均因天不假年而错过。这也很正常,什么时候都有被低估的事、被埋没的人,即便他们没有得到该得的奖项和荣誉,但其不朽事业、道德文章,仍会广为流传,泽被社会,他们自己也会毫无愧色地跻身英杰行列。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第①段写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无缘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其作用是什么?

( 3 )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 4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树会记住很多事

刘亮程

①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棵树(院墙角上或房后面那几棵都行),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

②树会记住许多事。

③其它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譬如路,会丢掉(埋掉)人的脚印,会分叉,把人引向歧途。

④问风。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最后落到哪里。风在哪停住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我们丢掉后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挪移了位置。

⑤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担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

⑥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

⑦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⑧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院门半开着,能看见路上过来过去的几个人、几头牛。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们天天往树上看,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枝叶叶没找见什么。找到了它或许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

⑨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伸出所有的枝枝叶叶去找,伸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还有鸟叫和虫鸣,抓回来再一把一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

⑩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遗忘。

⑪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我对生存便有了更加细微的热爱与耐心。

⑫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我。有一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

⑬我八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筐,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父亲从地里捡回一捆麦子,放在地上怕鸡叼吃,就顺手夹在树杈上,这个树杈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这期间我们似乎远离了生活,再没顾上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看见。

⑭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几个苞谷棒子,筐沿满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

⑮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甸甸的一捆麦子和半筐干红辣皮,一直举过房顶,举到半空喂鸟吃。

⑯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

⑰"回来吧,别找了,啥都没有。"树根在地下喊那些枝和叶子。它们听见了,就往回走。先是叶子,一年一年地往回赶,叶子全走光了,枝杈便枯站在那里,像一截没人走的路。枝杈也站不了多久。人不会让一棵死树长时间站在那里。它早站累了,把它放倒。我们怕它滚动,一头垫半截土块,中间也用土块堰住。等过段时间,消闲了再把树根挖出来,和躯干放在一起,如果它们有话要说,日子长着呢。一根木头随便往哪一扔就是几十年光景。一个榆木疙瘩,一截歪扭树干,除非修整院子时会动一动。也许还会绕过去。谁会管它呢。在它身下是厚厚的这个秋天、很多个秋天的叶子。在它旁边是我们一家人、牲畜。或许已经是另一户人。

(有删改)

( 1 )选文开篇说“树会记住许多事”却又为何写“路”写“风”?
( 2 )第⑤段写安家在树下,突出了树怎样的形象特点?
( 3 )第⑧段中“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一句写得颇有意趣,拟人化了的树根和树干为什么会带给人“分手”的想象?它们“分手的地方”是哪里?
( 4 )简要说一说你对第⑪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 5 )第⑬段中加点词语“随手”“顺手”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些青葱岁月、略带伤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