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的一切需要我们用心感受。有时生活是________的孤寂惆怅;有时生活是________的积极向上;有时生活是________的乐于奉献。 ①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
2、 | 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在年少时往往血气方刚 , 做事缺乏周密的考虑。 B: 他很聪明,这题经老师一指点,他就心会神凝 , 一下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C: 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心安理得。 D: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
3、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 只有八、九岁光景。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广漠 吆喝 城皇庙 不容质疑 B: 凛洌 宽恕 长吁短叹 粗制烂造 C: 牟取 缄默 引经据典 盛气凌人 D: 迁徙 伎俩 黯然失色 孤漏寡闻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把“取得”改为“占据”)B: 在历经了68个月的攻坚克难后,“牵莱芜接山尾”的南澳大桥终于成为市民最便捷进出南澳岛。(在“南澳岛”后补上“的交通方式”) C: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既然”改为“即使”) D: 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经过三天四轮精彩的灯谜大博弈,汕头龙湖实验中学代表队等四个代表队分别进入和获得团体组前四名。(删去“分别进入和”) |
6、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共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C: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 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不注重时效性。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颓废 断章取意 惊心动魄 心无旁鹜B: 凭吊 孤军奋战 良师益友 涕泗横流 C: 殒落 不屈不挠 言行相顾 敬业乐群 D: 谀词 化为无有 无与伦比 脑羞成怒 |
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这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划线词属于方位名词) C: “家父”、“家慈”是敬辞,“高龄”、“赐教”是谦辞。 D: 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如“父亲”和“爸爸”,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B: 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人类社会前进。 C: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D: 通过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市民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 |
10、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 英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本科普巨著,这个人是法布尔;这本书是《昆虫记》,这部书被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誉为“昆虫的史诗”。 D: 《〈孟子〉二章》的作者是孟子 , 名轲 , 字子舆 ,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 1 )第二联借用“________”与“________”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2 )第三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作具体的赏析。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②来,妇人仓皇③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④。虎熟⑤视久之,至⑥以首⑦抵触,庶几⑧其一惧;而儿痴⑨,竟不知怪⑩。虎亦寻⑪卒⑫去。意⑬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⑭;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⑮! (选自苏轼的《书孟德传后》)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驰:疾行,跑。③仓皇:匆忙而慌张。④自若:神情不紧张。⑤熟:仔细。⑥至:甚至。⑦首:头。⑧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⑨痴:无知识,天真。⑩怪:惊怪。⑪寻:随即,不久。⑫卒:最终。⑬意:估计。⑭被之以威:对人施加威风。被,施加,给……上⑮威亦无所施欤:(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啊!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如土石何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C: 且焉置土石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D: 意虎之食人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3 )甲文写了智叟的阻止、遗男“相助”,有什么作用?( 4 )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
阅读《当一匹被鞭打的马》,完成下列各题。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禹正平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羊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羊?”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羊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羊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羊,你值得批评呀!”其实,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外来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
②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面对苛刻的责备,不要一味地觉得委屈,更不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坦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惩罚,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是一个值得批评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
④有时候,遭遇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说明你已具备了相当的素质和能力,但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而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内涵,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⑥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羊,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摘自2014年3月29日《光明日报》)
( 1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3 )分析文中画线句作用。( 4 )同样是讲“鞭马”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測,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无可置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換来的。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 1 )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着我:“孩子,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则不少于16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