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B: 中央电视台5月1日推出的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劳动情怀。 C: N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们都在纷纷竞猜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夺得总冠军? D: 当下新媒体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 |
2、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1月25日由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的投资人会议,因为足协和俱乐部分歧较大而“不欢而散”。 B: 冷空气频频造访 , 未来几天广东最低温或降至5℃左右。 C: 《西游记》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形象。 D: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 , 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
3、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诗人看到的大海吞吐日月的景象.这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 C: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天气凉了,要多加衣服。”妈妈低声说,“在外要自己注意身体。”B: 这个问题你是没有能力解决?还是不想解决? C: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目前已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 D: 她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与她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
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畸形(jī) 悄然(qiǎo) 深恶痛疾(è) B: 溃退(kuì) 要塞(sài) 绯红(fēi) 锐不可当(dānɡ) C: 镌刻(jūn) 默契(qì) 解剖(pāo) 藏污纳垢(ɡòu) D: 履行(nǚ) 犀利(xī) 窒息(zhì) 杳无消息(yǎo) |
6、 |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今天这次班会的内容特别重要,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 B: 朋友询问王华妹妹的学习状况,王华说:“舍妹成绩还可以。” C: 杜文在菜市口看见一个乡下老太太在卖菜,就走过去问:“老婆婆:这菜其价几何?” D: 既然你这么盛情的邀请,你的生日我就赏脸参加。 |
7、 | 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之巨。(广播稿) B: 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儿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际,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公告) C: 梅,落叶乔木,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叶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味酸。(工具书) D: 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申请报告) |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专家对目前手机用户批量转发问候短信的行为提出中肯建议:问候不一定郑重其事 , 但一定真诚感人。 B: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不知不觉已根深蒂固。 C: 火车站的小偷前仆后继 , 捉了这个又来了那个。 D: 双方所以谈了半天谈不拢,原来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重视的根本不是此次会议的主题。 |
9、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 ;选择回忆, ;选择诚信, ;选择坚强, ;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①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 ②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 ③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④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 A: ②①③④B: ③①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③④②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雄跨 娴熟 重峦叠障 B: 濒临 狼藉 旁逸斜出 C: 仲栽 喧嚣 摩肩接踵 D: 慰勉 锁屑 殚精竭虑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 )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方巧言智答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②。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③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④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宴,元方之父。③《易》:《周易》,儒家经典之一。④放:放逐。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其臭如兰________ ②客惭而退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 3 )结合选文说说,陈元方的“巧言智答”体现在哪里? |
(一)举国大迁移(节选)
红军说到它时,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长征记》,一军团编,一九三六年八月预旺堡)……
①长江的尽头是荒山野岭的云南境内,流经深谷高峰,水深流急,有的地方高峰突起,形成峡谷,长达一、二英里,两岸是悬崖峭壁。少数的几个渡口早已为政府军所占领。蒋介石感到很高兴。他现在下令把所有渡船撤至北岸焚毁,然后他命自己的部队和龙云的军队开始包抄红军,希望在这条有历史意义的和险阻莫测的长江两岸一劳永逸地把红军消灭掉。
红军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似的,仍继续向西面的龙街分三路急行军,那里的渡船已经焚毁,②南京的飞行员报告,红军一支先锋部队在造一条竹桥。蒋介石更加信心百倍了,造一条桥要好几星期时间。但是有一天晚上,有一营红军突然悄悄地倒过方向,强行军一天一夜,像奇迹一样,走了八十五英里,到傍晚时分到达附近其他一个唯一可以摆渡的地方——皎平渡。他们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在黄昏时分到了镇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悄悄地解除了驻军的武装。
渡船早已撤到北岸——但没有焚毁!(红军远在好几百里外,反正不到这里来,为什么要烧掉渡船呢?政府军可能是这样想的。) 但是怎样才能弄一条船到南岸来呢?到天黑后,红军押着一个到河边,大声喊叫对岸的哨兵,说是有政府军开到,需要一只渡船。对岸没有起疑,派了一只渡船过来。一只“南京”部队就鱼贯上了船,不久就在北岸登陆——终于到了四川境内。他们不动声色地进了守军营地,发现守军正在高枕无忧地打麻将,枪支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红军叫他们“举起手来”,收了武器,他们只得张口瞠目地瞧着,过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已成了原来以为还要三天才能到达的“土匪”的俘虏。
与此同时,红军主力部队大举进行了反方向进军,到第二天中午先锋到达皎平渡。现在过河已不是难事了。六条大船昼夜不停地运了九天。全军运到四川境内,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渡江完成后,红军马上破坏了渡船,躺下来睡觉。两天后蒋军到达河边时,他们的敌军的殿后部队在北岸高兴地叫他们过去,说游泳很舒服。政府军不得不迂回二百多英里才能到最近的渡口,因此红军把尾巴甩掉了。总司令一怒之下飞到了四川,在红军的进军途上部署新的部队,希望在另外一个战略要冲——大渡河——切断他们。
(二)“红小鬼”(节选)
在开了枪眼的雉堞上刚兜了一半,我就遇见了一队号手——这时总算在休息,这叫我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的响亮号声已接连不断地响了好多天了。他们都是少年先锋队员,不过是小孩子,因此我停下来对其中一个号手谈话时就采取了一种多少是父辈的态度。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面那个号手可一点也不是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这样的一个小孩子你一看到心就软了下来,就象遇到一个需要友情和安慰的流浪儿一样。我想,他一定是非常想家的吧。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估计错了。他可不是妈妈的小宝贝,而已经是位老红军了。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参加了红军。
“四年!”我不信地叫道。“那么你参加红军时准是才十一岁啰?你还参加了长征?”
“不错,”他得意洋洋有点滑稽地回答说。“我已经当了四年红军了。”
“你为什么参加红军?”我问道。
“有一年,红军来到漳州附近。我翻过山头,去请他们帮助我们的家,因为我们很穷。他们待我很好。他们暂时把我送到学校去读书,我吃得很饱。几个月以后,红军占领了漳州,来到我们村子上。地主、放债的和做官的都给赶跑了。我家分到了地,用不着再缴税缴租了。家里的人很高兴,都称赞我。我的两个哥哥参加了红军。”
③“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
“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
红军里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少年。
( 1 )小珍班级要搞一期《红星照耀中国》名著专题阅读成果展示。小珍突然有事,下图的长征路线图还有四个空格没填写好,请你帮小珍同学把长征路上的重要经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过草地)填充好,明天要交路线图哦
(三)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后,在长沙学习了很多感兴趣的课程,接受了当时的一些新思想,后来进入湖南师范学习,在那里接触了更多的革命思想,考察湖南农村现状。后来在北京,在许多人打算出国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的时候,他选择了继续留在国内,期间接触了胡适和陈独秀,并来往于大江南北,开展一些革命活动和调查研究,接受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 不 录 用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八门:跳着走的,侧着走的,斜着走的,摔跤了爬起来走的……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以《经历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