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出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 ( 2 )请写出你熟悉的一句思念家乡的古诗:________ ( 3 )《珍珠鸟》描写了鸟儿对人________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怕人、喜人、近人、爱人,最后与人完全融为一体的过程,作者不禁发出了________这样的感慨。 ( 4 )《落花生》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_最可贵。 |
2、[查看原题] 写出反义词 潮湿—______ 悦耳—______ 凉爽—______ 清澈—______ |
3、[查看原题] 补充词语,对号入座。 ______ ______有味 落______而______ 风______如______ ______ ______遐迩 ①远近都很有名。______ ②形容有滋味;有趣味。______ ③风景美得像画一样。______ ④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去。______ |
4、[查看原题] 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______之情。 |
《题临安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将诗句补充完整。几时休:________。熏:________。 醉:________。
暖风:原指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__。
游人: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__。
( 4 )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的青山,___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________,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军 人
初春的一天,我在东单几乎是脚不沾地地被拥上了公共汽车。我刚一上车,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着的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旬,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帽徽领章的衬托下,他显示出了军人的威严。虽然出现在这喧闹、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他依然挺直身板坐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军人特有的风度。在他那微合的眼皮下藏着一星炭火似的光点,默默燃烧着。
车又继续行驶了。又是一站。从车门进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清脆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我本想站起来,可又觉得那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扶着椅背站起身来,第一个开了口:“请到这里坐吧!”那位年轻的母亲过意不去,连声推辞:“您……这么大年纪还……我站会儿就行了!”这句话像一支利箭,刺穿了我那一瞬间的私心,使我感到羞愧。我连忙招手请她过来,可是她怀里的小孩已经扑往老军人的座位的方向了。
这情景,仿佛一道无声的命令,好几个人几乎同时站起来,态度和善亲切地要让座给那位妇女。那久已被人们遗忘的美好的东西重新回到人们身上来了。
抱孩子的妇女终于在老军人让出的座位上坐下了,孩子冲着老军人说:“谢谢解放军爷爷!”甜甜的童音仿佛是一阵春风,把老人脸上庄重的神色冲淡了。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难受得多,因为他——一位老人还站着。我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座位的人去歇歇脚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栽去,一脚踩在那老军人的左脚上,可是他竟然一点儿知觉也没有似的。我连忙向他道歉,他却奇怪地看着周围的人。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出。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当我在人流中往后一扭头时,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听到吱吱的响声,原来是假肢!我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时,我不由得收住脚步,望着他步履艰难地走向茫茫人海。
( 1 )短文所写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主要人物是老军人。模仿本单元课文的写法,选择一处地方、一件物件、一株植物、一只小动物等等中间的一个,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以“我的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卷面书写要工整、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