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五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辽宁省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
|
|
|
|
|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默写《秋思》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炒______ 掖______ 唾______ 唆______ 妙______ 腋______ 捶______ 梭______ |
比一比,组词语。 斩______ | 眺______ | 锋______ | 崭______ | 跳______ | 峰______ |
|
搭配词语。 描画______ 钢材
运送______ 国界 越出______ 春光 |
读古诗填空。 《所见》是______朝诗人______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______。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______,忽然“______”,是因为他 “______”。我们还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见当时是______。 |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 曹雪芹 《三国演义》 《景阳冈》 施耐庵 《红楼梦》 《猴王出世》 吴承恩 《水浒传》 《草船借箭》 罗贯中 《西游记》 《黛玉葬花》 |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我最棒。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1 )“暝”的意思是_______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_______。
( 2 )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 )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学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 1 )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 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 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 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 2 )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 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 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 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 3 )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作比较 列数字
B: 作诠释 列数字
C: 作诠释 作比较
D: 分类别 列数字
( 4 )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 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 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 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愿目:他(她)真令我____________
提示:祖线上可以填“尊重、敏佩、羡慕、感动”等词。要结合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答案
1、 | 【第1空】洛阳城里见秋风 【第2空】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3空】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4空】行人临发又开封
 |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答案
1、 | 【第1空】炒菜 【第2空】掖着 【第3空】唾液 【第4空】教唆 【第5空】奇妙 【第6空】腋下 【第7空】捶背 【第8空】日月如梭
 |
2、 | 【第1空】斩断 【第2空】眺望 【第3空】先锋 【第4空】崭露 【第5空】跳远 【第6空】山峰
 |
3、 | 【第1空】春光 【第2空】钢材 【第3空】国界
 |
4、 | 【第1空】清 【第2空】袁枚 【第3空】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第4空】歌声 【第5空】振林樾 闭口立 【第6空】意欲捕鸣蝉 【第7空】捕鸣蝉 【第8空】夏季
 |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答案
1、 |
 |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答案
( 1 )【第1空】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第2空】天气晚来秋
( 2 )D
( 3 )D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答案
( 1 )A
( 2 )A
( 3 )D
( 4 )A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潭深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