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五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育英学校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名句积累。
( 1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
( 2 )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 3 )________,________?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
( 4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 5 )________,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________。
( 6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________。
( 7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________,________。
( 8 )居高声自远,________。
( 9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________,而________的人。
( 10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美:

A.美丽,好看


B.好,令人满意


C.得意

①这里的景色真呀!______

②刚刚夸了他几句,他就得不得了。______

③这道菜的味道真。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shí jiàn

céng jīng

miàn lín

yuè guāng rú shuǐ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读课文《七律·长征》

千山万水,在诗中形容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请再写出几个含有“千”“万”的词。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千 ______万______ 千 ______万______

写出反义词

浓厚—______ 隐藏—______ 富有—______ 微弱—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把有关联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杭州 双龙洞 买卖街

金华 趵突泉 苏堤春晓

济南 圆明园 石钟乳

北京 西子湖 小泉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古诗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用横线画出第一句诗中动态描写的诗句,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诗句。
( 2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全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季________(时间)的景色。
( 3 )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
( 4 )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5 )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 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_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__”字可以看 出来。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乌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④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1 )第②自然段紧紧围绕________这个词来写。“到处……到处……”写了鸟的数量,“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了鸟的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写了鸟的________。
( 2 )找出具体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写在下面。
( 3 )如何理解画线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
( 4 )这个片段写了作者第几次去“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鸟,你会对这里的人们说些什么?(30字以上)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有些作家写文章时,总喜欢借物抒情,如:借助动物抒情、借助植物抒情、借助景物抒情……请你也来写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吧!语句通顺,题目自拟,表达出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思念de、味道”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