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五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大连市望海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补充句子。
( 1 )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
( 2 )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根据画横线部分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哥哥急迫得不能再等待______地跑回家,然后从书包里拿出奖状,非常得意______地对爸爸说:“我的诗歌获得了一等奖!”爸爸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骄傲,要完全和过去一样______地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比一比,再组词。

祥______ 慎______ 版______ 毫______ 迪______

详______ 甚______ 板______ 豪______ 笛______

比一比,组一组。

纱______ 泳______ 恳______

妙______ 脉______ 垦______

辨字组词。

晰______ 钓______ 允______ 闭______

析______ 钩______ 充______ 闲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并说说左右两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鼻子都气歪了 畏首畏尾

前怕狼后怕虎 沁水思源

一个巴掌拍不响 直言不讳

打开天窗说亮话 气急败坏

吃水不忘挖井人 孤掌难鸣

左边的词语:______

右边的词语:______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我最棒。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1 )“暝”的意思是_______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_______。
( 2 )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 )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魔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
消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辛苦),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侯他们吧!”华佗__________耐心地侍侯病人,____________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为
所以),他在3年时间里就懂得了不少病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3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磨炼 锻炼)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阅读
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突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了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埋怨 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们治病去了。

( 1 )将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 2 )“寒来暑去”是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请你再写六个与时间有关的四字词语。
( 3 )在文中找出最能反映华佗认真学医的两句话。
( 4 )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体会句子的含义。

句子的含义:

( 5 )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 6 )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中医。中医诊断病人病症的手段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我手写我心。

围绕“读书”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簖□孒dê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