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五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小小书法家。默写《题临安邸》,注意书写格式。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仿写词语。

千变万化(带数字)______ ______

结结实实(AABB)______ ______

读拼音,写汉字。

yōu fāng

líng hún

shū lǐ

shuāi lǎ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选一选,组成词语

摇 遥 ______晃

渴 喝 ______求

晴 睛 ______朗

敞 蔽 遮______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完璧归______ 负______请罪 ______天动地 难以置______

千真万______ 香______十里 富丽堂______ 举世闻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将下列词语与意思连接起来。

堡垒 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智慧 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

不计其数 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无穷无尽 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

恃:________

抖擞:________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 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读书使人优美(节选)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

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选自《阅读(书香天地版)》2016第9期)

(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①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________

②形容专心听别人讲话。________

③形容人说得滔滔不绝、非常喜悦、得意兴奋的样子。________

( 2 )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做一个美好的人”,一是指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最简单的一种美容之法,那就是________。
( 3 )在选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读书可以使人变得优美?
( 4 )文中划线的句子应该怎么理解?最正确的说法是( )
A: 读书的过程,是不断体验快乐的过程。这种快乐非常容易得到,而且数量又多。退一步讲,就是把我大半生生活中得到的所有快乐加在一起,恐怕都抵不过读书所能得到的快乐。
B: 我爱读书,读书让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相比之下,生活中我得到的其他快乐并不多,是完全抵不过读书得到的快乐的。
C: 对我来说,生活中快不快乐并不重要,读书中得到的快乐才重要。因为我曾尝试把大半生所有的快乐都加在一起,结果都没有读书得到的快乐多。
( 5 )这篇选文只选了作者原文的一部分。如果这篇文章是首尾呼应的,你决定结尾应该怎么写呢?试一试吧。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白鹭和珍珠鸟,了解了桂花和花生,请你选取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并在文中表达你和它之间的感情。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是梦楠可有人记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