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一日读书一日功,________。
( 2 )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
( 3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的宝葫芦无所不能,有了宝葫芦,人们________,太奇妙了。
( 4 )《海的女儿》故事中的________,为了成全心爱的________,宁可自己化为________。
( 5 )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句子。
( 6 )在自制的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比一比,组词。

转______ 刹______ 范______ 镶______ 辨______ 芒______

传______ 杀______ 犯______ 箱______ 辩______ 忙______

读课文《三顾茅庐》,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三顾______ 蜿蜒______ 青翠______ 茅塞______


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

______

______

居然

对待

完整

选择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填在括号里。

①这道题真难,把我搞得(______) 头转向的。

A.yūn B.yùn

②他有些(______)车,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很差。

A.yūn B.yùn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读一读。

凶猛的 马门溪龙 粗壮的 羽毛

迟钝的 霸王龙 崭新的 后腿

轻灵的 孔雀 美丽的 天地

五彩的 鸽子 敏捷的 动作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秋天向我们微笑(节选)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梁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窝酿造。

几只小小的鸟,

把快活的音符一路轻抛。

觅食的小蚂蚁看见了,

衔入小小蚁巢。

满树的黄叶,

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它们好像在对我们诉说——

明年春天,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

走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 1 )第一节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派________的景象。
( 2 )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满树的黄叶,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秋天来了。________

②从“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这一句,我仿佛看到落光叶子的树木又重新长出新叶。________

( 3 )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的成熟、________的活动、________的飘落和捡起黄叶悄悄珍藏,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多彩和迷人,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 4 )雨过天晴,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变得生动起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具体描写它的情态。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未来的塑料

塑料的发明和使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食品袋、饮料瓶及各种包装都是塑料制品。然而,废弃的塑料垃圾却越积越多,人们面对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无能为力。这些塑料在三四百年内都不会腐烂掉,是一种“不会消失的垃圾”。那么,可不可以焚烧塑料?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焚烧塑料垃圾会产生各种有强烈致癌作用的物质。为此,科学家纷纷研制各种新型的可分解塑料。现在已经研制出来的主要是生物降解和光降解塑料两种。

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着手研制生物降解塑料,迄今为止,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常规塑料与天然高聚物混合,特别是淀粉系生物降解塑料比较盛行,已出现专门生产淀粉基料的厂家;第二种是直接利用天然高分子,如以用豌豆制成的改性淀粉与天然物系添加剂制成生物降解塑料,材质透明而柔软,可注塑、挤压成型,用过后埋入土中,数日后即可分解。光降解塑料吸收光以后,在空气作用下氧化,最后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科学家还设想利用新颖的基因技术,培养出能制造塑料的植物来。将来,塑料用完扔掉后,就会在一定时间内自动“消失”,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 1 )摘抄文中表示“塑料垃圾多”的词语,再另写两个你积累的表示数量多的词。
( 2 )废弃的塑料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 3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哪些新型的可分解的塑料?
( 4 )你还想发明怎样的未来塑料,让它既实用又环保?请你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吧。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请选取一处你最喜欢的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篇习作,并把它最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来。要用上合适的过渡句和修辞手法。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纪念の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