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小学C区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老鼠过街,______。
②好记性不如,______。
③老乡见老乡,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膜______ 尊______

模______ 遵______

淌______ 赠______

倘______ 增______

换偏旁变新字

捐---______ ______ 招---______ ______

碗---______ ______ 涽---______ ______

请在下列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
( 1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 2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_村。
(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别样红。
( 4 )人闲________落,夜静春山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______,毁了______,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课文欢乐谷。(连一连)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1 )把诗歌补充完整。
( 2 )诗中第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第二个“风雨”指的是________。
( 3 )下列对“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躲”字所表达的感情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当儿女的心灵受到打击时,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B: 表现出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
C: 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胆小的人。
D: 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与伟大。
( 4 )读了这首诗歌,你会想到哪句歌颂母爱的诗句?请写下来。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 1 )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空气 ________地呼吸 ________的晚景 ________地欣赏

________的夕阳 ________地爱抚 ________的炊烟 ________地啃着草

( 2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阔别已久:________。

车水马龙:________。

( 3 )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________。 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 习作。


我们身边的人各有各的优点、长处。比如有的人爱动脑筋,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性格开朗,有的人勇敢坚强,还有的人在音乐、美术、小发明等方面有特长……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夸夸 ”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字数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范儿的姐╭╭╭xxx”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