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默写古诗,并填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后两行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横线上。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即使……也……

D.只要……就……

①一个人______活得诚实,有信用,______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②一个人______活得诚实,有信用,______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③一个人______活得诚实,有信用,______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把下面的字的读音补充完整。

枕头

枕______ěn

连线。

桃花、流水、鳜鱼______ 《一千零一夜》

飞蛾、香瓜子、心跳______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魔鬼、胆瓶、渔夫______ 《生命 生命》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______ 《渔歌子》

选择能搭配的词语

①宝贵的______

A.目光

B.生命

C.评价

D.鲜花

er深情的______

A.目光

B.生命

C.评价

D.鲜花

③娇嫩的______

A.目光

B.生命

C.评价

D.鲜花

④高度的______

A.目光

B.生命

C.评价

D.鲜花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线。

屈原 《春晓》

杜甫 《陋室铭》

刘禹锡 《春望》

孟浩然 《离骚》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媪:老妇人。溪上:溪边。茅檐:指茅屋。亡赖:无赖,这里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 1 )这是一首词,其中哪一句描写出了农家充满生机的环境?
( 2 )如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的意思。
( 3 )词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充满情趣的劳动生活?
( 4 )这首词在内容上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泽征尔的判断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在他成名以前,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评委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在国际音乐大师面前,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只有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 1 )大赛的观众和乐队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 2 )小泽征尔在指挥演奏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 3 )“这种素质”指的是( )

A: 小泽征尔的指挥水平很高。
B: 小泽征尔拥有很强的判断力。
C: 小泽征尔能够在众多权威评委面前果敢地作出判断,指出乐谱的错误,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 4 )前面的参赛者与小泽征尔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

A: 前面的指挥家都没有发现错误,只有小泽征尔发现了错误。
B: 前面的指挥家也发现了错误,但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只有小泽征尔发现并指出了错误。
( 5 )从小泽征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这学期,我们阅读了寓言、历史传说,英雄神话等故事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同-时,还领略了想象力的神奇。除了课本上的故事以外,你还读过哪些故事?选—个你最喜欢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旅人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