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滴水之恩,______。

②当家才知柴米贵,______。

③台上三分钟,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看拼音,写正确词语。
( 1 )这条海底suì dào________采用了最新技术和新型cái liào________,能有效防止海水渗透,尽管海面上bō tāo________汹涌,海底却很安全。
( 2 )我们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做好yù fáng________,不能等jí bìng________缠身,失去jiàn kāng________的时候才后悔万分。

看拼音,写词语。

dǎo yī

zhuāng shì

péng jià

______

______

______

读拼音,写词语。



áo yóu

shí jiàn

xiān qū

cānɡ qiónɡ

wǎn ruò

pāi sh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看词义写成语。

①形容高兴得满脸笑容。______

②自己跟自己说话。______

③用仇恨报答恩惠。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古诗名句我会连。

新年都未有芳华 雨后兼无叶里花 《春雪》

金炉香烬漏声残 二月初惊见草芽 《春夜》

鹅湖山下稻粱肥 翦翦轻风阵阵寒 《社日》

新丰美酒斗十千 豚栅鸡栖半掩扉 《少年行四首(其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 咸阳游侠多少年 《雨晴》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1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
( 2 )朗读诗歌,你能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 3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体现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B: 这种反复的吟咏深化了夜静谧、美丽的氛围
C: 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
D: 这种重复能够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一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望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到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___爸爸___你看___房檐下的石头___怎么隔一段距离___就有一个小窝___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jiě shì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房檐上的雨点打的。”“是吗?”爸爸故意jīng qí地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凑过来笑着说:“这叫‘滴水穿石’,咱们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是滴在这个地方,渐渐地就打成现在这样的小窝。”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听着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发。

( 1 )看拼音,在横线上写上词语。

jiě shì

jīng qí

________

________


( 2 )在第2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我没理会,却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________爸爸________你看________房檐下的石头________怎么隔一段距离________就有一个小窝________

( 3 )从文中找出一个适当的词语作为文章的标题。
( 4 )形容雨大的词是________;“奇妙的东西”在文中是指________;能说明“滴水穿石”这个词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
( 5 )文中最值得我牢记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6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发?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

缩写《草帽计》

要求:①要保留课文《草帽计》的主要内容,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②语言要通畅,精炼,使人一目了然。

③缩写要条理清晰,突出事情的经过,背景和结果要简要。

④字数在250----300之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北城旧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