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深圳市桂园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默写《小儿垂钓》这首古诗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词语,选一选

侦______(A.zhēn B.zhēng)探

返______(A.fǎn B.huǎn)回

幼______(A.yòu B.yōu)儿

拦______(A.nán B.lán)住

气喘吁吁______(A.yū B.xū)

彻______(A.chè B.qiè)底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举止——______ 秀气——______

鲜艳——______ 赞叹——______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参—______ ______ 火—______ ______ 区—______ ______

孟—______ ______ 如—______ ______ 韦—______ ______

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不之客______A.快速 B.招致 C.邀请

②绿茵茵 ______A.兴旺 B.垫子或褥子 C.绿油油的样子

③永人间______A.停留 B.驻扎 C.驻地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

迷人的 歌声 奇幻的 藤叶

好听的 风景 碧绿的 丝绸

闪烁的 低语 明洁的 竹笋

纤细的 星星 鲜嫩的 云彩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 1 )这是一首( )。
A: 送别诗
B: 山水诗
C: 咏物诗
( 2 )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 3 )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4 )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 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 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 5 )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大队部为了支援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号召少先队员“为希望工程添一块砖瓦”,每人捐献五元钱。

听大队辅导员讲,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很贫困,一些孩子不能上学校接受教育,我的心里好(像、象)被揪得紧紧的,我(决定、决心)在这次活动中(献、现)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中午,我回到家里,我把小猪(储蓄罐)肚里的零用钱掏出来,我数一数,我发现才三元钱。我难道就捐三元钱吗?这时我急得连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走进屋里看到我这样,忙问:“娟娟,怎么啦?”我把情况(向、像)妈妈诉说了一遍。妈妈听完后说:“为‘希望工程’添砖瓦是一件很有(意思、意义)的事,妈妈支持你。”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了十元钱给我。我调皮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下午,我把妈妈的十元、我的三元,一共十三元交给了老师。看着我捐的钱,我怎能不激动呢?

( 1 )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________(像、象) (决定、决心)________

(献、现)________出 (向、像)________妈妈 有________(意思、意义)

( 2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 3 )第三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作者写得不满意,请你帮她修改一下。
( 4 )第四自然段中划线处作者会说什么呢?请你合理想象,填写在横线上。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轻松习作。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中,在学校有老师、同学的关爱;在家里有父母亲人的疼爱;在社会有陌生人的关心、帮助。请以“爱,就在身边”为题,把自己受到别人关心、帮助的故事写下来吧!别忘了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比陶瓷要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