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孙桥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重点诗句品析
( 1 )根据诗意写诗句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________。”

②《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________。”

( 2 )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②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按《全神贯注》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填空并答题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进行描写,生动具体地展示了罗丹______的工作态度。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辽______无垠

此起______落

______然自得

夜______人静

纵横______错

______肥体壮

指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①“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______

②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______

③山上开满了色彩鲜艳的花,红的、绿的、蓝的……看得人眼花缭乱。______

把下面的词语分为两类,按顺序写下来。

善良

丑恶

尊重

朴实

自私

宽容

虚假

缺德

欺诈

真诚

①______

②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把两边的内容连起来。

课文写作的顺序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误以为牺牲,大家伤心

第二部分 机智脱了险,人们高兴

第三部分 被敌人拷打,宁死不屈

第四部分 上夜校念书,明白道理

第五部分 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抓

第六部分 游泳本领高,伙伴佩服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1 )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 2 )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 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 天气时阴时晴。
B: 天气很晴朗。
C: 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 4 )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 咏物
B: 吟咏田园风光
C: 咏怀
D: 吟咏生活
( 5 )“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 陈旧的时光
B: 往日
C: 平时
D: 暂时
( 6 )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 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 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 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董遇读书有三余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八十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倘若:________

一字一板: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 3 )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找出来。
( 4 )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题目:《那天,我非常_____________》

提示: ①可以从“快乐、激动、伤心、孤独…”中选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作时,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悲剧一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