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真人桥希望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不怕一万,______。

②君子一言,______。

③多个兄弟姐妹多条路,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填写近义词。

打扰—______

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四月的维也纳可真泛味!______

②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状观。______

③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沙帘。______

④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竞是一片花的原野。______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次(lǚ lǔ)______ 睡(gān hān)______ 摸(fǔ fú)______ 旗(zhī
zhì)______

(liú lǚ)______ 列(chén
cén)______ 婚(xùn xūn)______
(xiè jiè)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fēn fù

jiù yīng

suǒ liàn

xī g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巧妙连一连。

春天 白雪一片








巨人的花园




夏天 鲜果飘香

秋天 鲜花盛开

冬天 绿树成阴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 2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 3 )“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 4 )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 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 “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 “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 5 )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 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 1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 2 ).“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 3 ).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 4 ).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 “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
( 5 ).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在你的心中一定有自己敬佩的人,这个人也许是名人,也许是英雄,也许是普通人,或许是自己。请以《我敬佩的人》为题目,抓住一两件事来描写,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朝花夕拾”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