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下朱庄中心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常说嘴里顺,______。
②见人说人话,______。
 ③   大人不记小人过,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补充词语。

______全国 ______沮丧

一声______ 软鼓______

情绪______ 不______而______

按课《大自然的启示》内容填空。
①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这是因为______。
②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______船头是尖尖的,______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______常常______地超过海轮。这是因为______。
③科学家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
④科学家从鲸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

照样子,做一做。

例: sài sāi sè

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

绿化______ 碧绿______ 绿林______ 鸭绿江______

le liǎo

好了______ 行了______ 对了______ 了不起______

选词填空。

推测 推算 猜测

( 1 )小东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好神秘,我________是一个精美的玩具。
( 2 )警察能根据疑犯留下的头发丝________出犯罪分子的年龄。
( 3 )科学家能根据恐龙化石的特点________出它们灭绝前的情景。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线。

屈原 《春晓》

杜甫 《陋室铭》

刘禹锡 《春望》

孟浩然 《离骚》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

阅读《望天门山》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1 )第一句中__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__ 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二、三句中________ __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友情拯救了生命

两个朋友一起到北极探险,不料在返回途中迷了路,身陷冰谷。寒风像刀子一样刮着两个人的身体。他们凭着钢铁般顽强的毅力始终不渝地寻找着出路。
意外的情况发生了,由于滞留时间过长,加之天气实在太冷,他们随身携带的水壶都上冻了,水,变成了冰。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际,一口水甚至比一碗面还重要!终于,其中一人因无法忍受饥渴,突然昏倒了!
另外一个人感觉到死神在向他们袭来。望着脚下同伴,他的心激烈地跳动着。就在他差点流出绝望的泪水时,一个念头灵光般闪进他的脑海。于是,他果断地把水壶揣进怀里,揣在贴胸口最近的地方,然后,毅然背起同伴上路了。后来,他把带着体温的水一口一口地送进同伴的嘴里。同伴醒来了,他却由于疲劳和冰冷倒下了。
再后来,他的同伴也把水壶揣进自己的怀里,然后又背起他,继续前行。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存有私心,他们就极有可能一齐被死神掳走。而事实是,两个人都活了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仍喜欢一起出去旅游和探险。
(选自《新编学校德育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出版社)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顽强—________

绝望—________

果断—________

事实—________

( 2 ).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 3 ).两个朋友在北极探险中遇到的困难是:在返回途中________,当时天气________,携带的水壶________水没法喝,他们疲惫不堪,生命危在旦夕。
( 4 ).结合文章的题目,说说两个人为什么能够都活了下来?
( 5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快乐作文。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在作者笔下,一个个小动物栩栩如生。你一定也想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吧,那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来写写,可以从多角度入手。不少于350字。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非礼×勿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