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贵溪县鸿塘镇炉宋村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古诗文积累。

《江南春》、《春日偶成》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吧?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高鼎《村居》)

②迟日江山丽,______。(杜甫《绝句》)

③好雨知时节,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野火烧不尽,_____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⑤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贺知章《咏柳》)

⑥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⑧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⑨______,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⑩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一读,比一比。

A.秋天到了,纺织娘会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唱起歌来。

B.秋天到了,纺织娘会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叫起来。

我喜欢______句,我知道这是______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差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好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对号入座,选择恰当的解释。

A欲: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

随心所欲______ 摇摇欲坠______ 求知欲______ 胆欲大而心欲细______

B复:①重复;②报仇;③再;④转过去。

复仇______ 日复一日______ 复制______ 反复无常______

比一比,再组词

浊______

磁______

烛______

滋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

千里马 比喻声音动听的人

老黄牛 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

百灵鸟 比喻有才干的人才

领头羊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小蜜蜂 比喻勤劳能干的人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天地。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1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通过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 2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
( 3 )这首诗描写了()
A: 田园生活的荒凉景象。
B: 宁静自然、朴实清新的田园生活。
C: 田园丰收的景象。
( 4 )说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的意思。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奇妙的桥

①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造桥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木头、石头造的桥,还有钢铁造的桥。

②还听说过哪些材料造的桥呢?

③玻璃能造桥吗?可能你不知道,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最早的玻璃桥在保加利亚,桥面、栏杆、扶手等都是用特种玻璃制成的。这座桥长12米,宽8米,载重18吨。走在这晶莹透亮的桥上,你似乎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④纸能造桥吗?也能,但造桥的纸是用一种新的原料制成的,强度很高。美国科学家用这种纸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纸桥。这座桥长15米,宽3米。人走在纸桥上,完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连两三吨重的汽车也能从桥上通过呢!

⑤盐能造桥吗?我国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上,就有一座万丈盐桥。它是当地老乡在厚厚的盐层上造出来的。汽车通过这座盐桥,要用一个多小时。1979年,人们又在这座桥上修了一条铁路。从此,火车也可以在盐桥上通行无阻了。

⑥这些真是奇妙的桥啊!

( 1 )玻璃造的桥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
( 2 )第②段在短文中的作用是( )。
A: 总结上文
B: 概括全文
C: 引起下文
D: 点明中心
( 3 )短文中能体现标题“奇妙的桥”中“奇妙”的是( )。
A: 木头、石头、钢铁能造桥。
B: 有些桥是用玻璃、纸和盐造出来的。
C: 造桥的材料多种多样。
D: 桥的造型多种多样。
( 4 )结合短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

①问题:________

②答案: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这学期,我们阅读了寓言、历史传说,英雄神话等故事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同-时,还领略了想象力的神奇。除了课本上的故事以外,你还读过哪些故事?选—个你最喜欢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明明很温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