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贵溪县鸿塘镇塘湾村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回忆所学填空。
( 1 )《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他被世人誉为________。后两句诗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相知相惜的感情。
( 2 )我能从“ ________,________”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想象出小孩在树荫下学习种瓜的场面。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 3 )我们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尽力做到,正如《论语》中所言:"与朋友交,__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自己不愿做的帕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根据课文《小儿垂钓》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1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________不比做什么,________值得观赏。
( 2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____花朵和叶子,____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3 )________说是孔隙,可________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看拼音写词语。

ɡònɡ xiàn

ā yí

zuì è

jīnɡ jì

jiàn kānɡ

shènɡ tá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请你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①游泳本领高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给词语搭配连线。

范围 亮光 透出 光彩

负着 上升 躲进 红霞

使劲 重担 出现 云里

发出 扩大 有了 重围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领家鞭笋过墙来。

( 1 )给下列字注音。

膏________ 频________ 晌________ 畦________ 笋________

( 2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 3 )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本诗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绿秀 可以看出,诗中的频 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 ?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 )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天气真冷!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望着妈妈冻( )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 做得很专心 很认真 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 他拿起我的作业 说 我看看你的作业 说着,就到一边坐下。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 )全身。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了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 1 ) 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我回房做作业________ 做得很专心________ 很认真________ 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________ 他拿起我的作业________ 说________ 我看看你的作业________

( 2 )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回家(________ )路上 冻(________ )通红 轻轻(________ ) 我(________ )全身

( 3 )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____

A: 简要叙述,说明起因​
B: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 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题目:

习作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妈妈真辛苦,秋天的景色真迷人,小狗真可爱,这件事真感人,这次活动真有意思……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挚。③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幼稚、诠释了我们的青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