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宜宾里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读诗文《望洞庭》填写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花园 ______的果子 ______的军刀 ______的眼睛

______的鲜花 ______的新娘 ______的苦痛 ______的海面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旗杆 ______的船头 ______的壮举

一______阳光 ______的笑声 ______的冰霰

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 1 )纳米指的是在0.1纳米的尺度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________
( 2 )我们知道,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_
( 3 )用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用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差别实在太大了。

__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fān  qié
mánɡ  tóng
tiān  shǐ
qīnɡ  cu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shū  cài
juān  xiàn
qīn  qi
mánɡ  l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把下列有关联的词语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1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
( 2 )朗读诗歌,你能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 3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体现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B: 这种反复的吟咏深化了夜静谧、美丽的氛围
C: 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
D: 这种重复能够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开心阅读。

一棵树一座楼

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这个方案是先完成万无一失的榕树保护工作后,才能在老榕树下掏石取土盖楼。结果是建设者就地造了直径18米、深10米的一个特大树盆,用以固定好这棵老榕树,接下来才转到在大树盆下破土动工修建太古大厦。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被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1 )题目中的“树”指的是________,“楼”指的是________。文中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 2 )这篇短文主要写________。
( 3 )当树影响到建楼时,通常的做法是________。然而,香港人的做法却是________。
( 4 )文中画线的句子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这句话和前面哪句话前后照应?请找出来。________
( 5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除了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这些景物,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呢?(如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请你仿照《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的写法,写一首诗。字数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明媚笑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