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盐城市迎宾路小学王港校区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按课文内容填空。
( 1 )白马西风塞上,________ 。
( 2 )________,天连水尾水连天。
( 3 )风雨送春归,飞雪________,已是悬崖________。
( 4 )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 5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________,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然后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概括:______

心领神会

胸有成竹

跃然纸上

根据下面字词的特点,照样子,写词语。

生气勃勃(ABCC式):______ ______ ______

九天揽月(含数字):______ ______ ______

选择填空。
( 1 )【qī xī】 树 ________

【suí suì】 道 ________

( 2 )【膨 澎】 ________胀 ________湃 ________化

【末 未】 期________ ________尾 ________来

【辟 僻】 开________ 偏________ 精________

角膜:“膜”字部首是______,查音序______,全字共______画。抄出这个字在本词中字典的解释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根据文字描述判断恐龙,再连线。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 )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 2 )题目中“兴”读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 3 )写出“儿女”一词的古今意思:________、________。

( 4 )先找出诗中表现农村儿童勤劳、可爱的诗句,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容易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 1 )照样子,写词语。

忽高忽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打打呵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用“之所以……是因为……”写句子。

( 3 )短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睡眠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题目:家乡的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请你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习惯痛到极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