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 。《芙蓉楼送辛渐》 ( 2 )螳螂捕蝉, ________。塞翁失马,________ ( 3 )百啭千声随意移,________。《画眉鸟》 ( 4 )________,人直朋友多。 ( 5 )有朋友的人,像 ________ ;没有朋友的人,像________。 |
1、[查看原题] 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话,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它们在美好的春光里,多么欢乐啊! ______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______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______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______小鸟在枝头歌唱,蝴蝶在花间飞舞。 ______春风送暖,冰雪消融。 ______柳树发芽,果树开花,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 | ||||||||||
2、[查看原题] 读拼音,写词语。
| ||||||||||
3、[查看原题] 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流域(yù huò)______ 繁衍(yǎn yán)______ 结构(ɡòu ɡǒu)______侵蚀(shí shì)______ 耕地(ɡēnɡ ɡēn)______ 频繁(pín pínɡ)______ 选择(zé zhái)______ 资源(zī zhī)______ | ||||||||||
4、[查看原题]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______ 集中—______ 破坏—______ 肥沃—______ 升高—______ 严重—______ |
1、[查看原题] 课文欢乐谷。(连一连) |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1 )通过读诗我知道这首是________代________的作品。这首时主要描写了________季,作者到________家来看花的情景。阅读理解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盂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盂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 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情不自禁: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
①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孟”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
②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____。
( 3 )按要求改写句子。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