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西肖庄中心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老鼠过街,______。
②好记性不如,______。
③老乡见老乡,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下列字注音。





huǒ yàn

zào fú

fēn fù

hěn xī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pēn shè

huǒ zhǒng

xuán yá

qū hán qǔ nuǎ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zhé shé) 花落 ______(lǜ shuài) 领挣 ______(zhá zhā)

______(bǐnɡ pínɡ)息凝视 ______(kān kàn)守门户可
______(wù è)

查字典

“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

辨字组词。

栓______ 劫______ 慌______ 膊______ 敌______

拴______ 却______ 谎______ 缚______ 甜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线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 1 )这是一首( )。
A: 送别诗
B: 山水诗
C: 咏物诗
( 2 )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 3 )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4 )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 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 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 5 )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微笑的魅力

在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中,我发现最为神奇、最有魅力的要数微笑了。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微笑着讲课,我就会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心里传遍全身,听课时全神贯注,做作业格外顺利。回到家里,当我第一眼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笑容时,我会感到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要是我生了病,医生阿姨一边给我治疗,一边微笑着和我说话,我会觉得连病痛都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微笑不但能给人温暖,给人幸福和力量,而且能让人与人友好相处呢!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不小心碰掉了同学李丹丹的钢笔,我忙弯腰捡起来一看,笔尖弯了!我早就听说,这支笔是丹丹的爸爸从北京买回来的,她一直当作宝贝一样珍惜,今天却被我摔坏了,她会怎么样呢?她会哭起来,说不定还会骂我……

我忐忑不安地找到丹丹,告诉她笔被我摔坏了,表示要赔她钱时,丹丹先是一惊,然后脸色就变了!大概是看到我很难过,脸色又缓和了()微笑着安慰我()菲菲()不要紧()一支钢笔值什么()咱们可是好朋友呢()看着她脸上动人的微笑,听着她亲切的话语,我觉得丹丹简直比我的亲姐妹还要亲!我上前紧紧地搂住了她……

啊!微笑对人们太重要了!我想,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都能真诚相待,笑口常开,这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有删改)

(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________ 惴惴不安——________

( 2 )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 3 )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 4 )读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并说说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 5 )“微笑的魅力”具体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 6 )在生活中你感受到过微笑的魅力吗?举例说说。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题目:我的“自画像”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和主要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以及主要经历。字数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放荡的青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