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天津市红桥区雷锋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默写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写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他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______

②父亲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______

回忆课文《父亲的菜园》,填空。

①父亲没有______,他在坡地的边缘______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______上去,______了那可怖的岩石。

②没有了______,对一个普通农家来说,就像______。

按原文填空。
( 1 )突然一阵风,

好像________教练在________,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________在一起……

( 2 )胤恭勤不倦,________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焉。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宁——______ 享受——______ 不速之客—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请将下面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敏捷
拥挤 健康 昏暗 慌忙 幸福 繁华

衰弱
迟钝 宽松 痛苦 明亮 镇定 荒凉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诗。诗句中的最后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 )判断对错。

①寒”“孤”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时的留恋和孤寂之情。

②“冰心”“玉壶”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 3 )理解古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前两句在写景中融入了离别之情。
B: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洛阳亲友的思念。
C: 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清廉正直的品格。
D: 本诗写离别愁绪,悲愤幽怨之情十分明显。
( 4 )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阅读理解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盂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盂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 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情不自禁: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

( 2 )填空。

①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孟”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

②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____。

(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

读课文《海上日出》,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一刹那间,那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①一刹那 ②夺目 ③光彩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微笑德背后、掩饰着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