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芝罘区万华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名家名篇回顾赏析。

( 1 )季羡林的《夹竹桃》:“月光下的夹竹桃,花朵是________;但是香气却________,________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袭”字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

( 2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________,到________,到________,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贴”准确地写出了作者乘船的姿势,也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古诗,填一填。
( 1 )《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 2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 3 )《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__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fènɡ xiàn

shěnɡ lüè

ɡù zhí

dǎn dà wànɡ wéi

jiě s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读一读,填一填

伽利略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人们所看到的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

这个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______跟铁球的______有关系。

选择正确的读音。

fán fá

乏______味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根据植物代表的含义连一连。

杏树 气节

竹子 和平

橄榄枝 英雄

木棉树 幸福


柏树 长寿

枫树 顽强

胡杨树 热情

柳树 挽留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现代诗歌,完成练习。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荷叶·母亲(节选)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1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现代诗人________,她的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
( 2 )《繁星》(一五九)一诗中出现了两次“风雨”,其中“天上的风雨”指的是________;“心中的风雨”指的是________,它与《荷叶·母亲(节选)》中“________”意思相同。
( 3 )《荷叶·母亲(节选)》 一诗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________,把

“我”比作________。

( 4 )这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相同,共同表达了________之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抗日小英雄

王朴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顺平县野场村。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外,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然后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当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时,王朴怎么也不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1 )理解词语。
昂首挺胸:________
毫不畏惧:________
( 2 )找出文中描写汉奸丑恶嘴脸的词语。
( 3 )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王朴是怎样做的?
( 4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题目:

习作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妈妈真辛苦,秋天的景色真迷人,小狗真可爱,这件事真感人,这次活动真有意思……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挚。③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请继续関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