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子牙镇大黄庄中心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补充下列句子。
( 1 )天行健,________。
( 2 )地势坤,________。
( 3 )胜人者有力,________。
( 4 )不怨天,________。
( 5 )生于忧患而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惩罚 ______的悬崖 ______的鹫鹰 ______的嘴巴

______的悬崖 ______的大力神 ______的黑暗

比较下面的字,并组词

恕______ 饶______ 焰______ 承______

怒______ 烧______ 馅______ 诚______

照样子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选择 路径

攻克______ 设计______ 铺设______ 清理______

多音字组词。

横 héng______ hèng______

jì______ xì______

mēng______ méng______ měng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

迷人的 歌声 奇幻的 藤叶

好听的 风景 碧绿的 丝绸

闪烁的 低语 明洁的 竹笋

纤细的 星星 鲜嫩的 云彩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现代诗完成练习。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忘记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 1 )请在诗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丢弃________ 如果________ 无故________ 哀伤________

( 2 )面对纸船遭遇的“不测”,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是因为________;“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中的“我要它到的地方”指________,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
( 3 )诗末“求它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其中“它”和“她”“爱”和“悲哀”各指什么?
( 4 )认真读读这首诗歌,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再写下你的感受。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美丽的巩乃斯
巩乃斯是个青山常绿、花海袭人的好地方,那起伏的山岭就像一条条蛟龙奔腾于沟中,那一坡坡的鲜花就像一条条美丽的彩带。蛟龙腾舞,花海飞驰。像神奇之门不断闪开。莺儿在林中嬉戏歌唱,蜂蝶在花丛惹闹沾欢,牛羊在高地漫游,雪豹、棕熊吼声使人心惊,云杉立于悬崖,山花搂抱于奇木,新泉老林奇巧组合,小溪大气同放清新。
巩乃斯微风吹拂,林涛震耳,桦榆妩媚,云杉多姿,曲柳婀娜。蜂蝶过处,草青叶雅,金英子耀金,党参花溅香,乌拉贵花吐芳,山丹丹花流艳。温泉腾紫雾,热气拂人面,白云身边绕,天使眼前飞。巩乃斯河碧水流欢,瀑布飘逸,千山万壑,气势万千。
巩乃斯沟是云雾蒸腾、雨雪际会的好去处。山上的云、岭下的雾,丝丝缕缕,纤纤飘来,曲曲卷卷,缓缓飞舞,有时如惊涛骇浪,巨浪排空;有时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不时又静静动动飘忽不定,给人一种神仙的境界。一时又雨跃荡水,雪絮飘舞,雨滚雪翻,雨虽不大,却是细雨;雪虽不狂,是轻雪,但给了你一个调皮的孩儿脸。一会儿又云开日出,山沟又成了另一番诗情画意,满沟清新,满坡的胜景,满沟的仙境,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巩乃斯沟。
( 1 )全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巩乃斯的美丽。
( 2 )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巩乃斯这个美丽的地方。请用“”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
( 3 )请你仿照下面这段文字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________

巩乃斯沟是云雾蒸腾、雨雪际会的好去处。山上的云、岭下的雾,丝丝缕缕,纤纤飘来,曲曲卷卷,缓缓飞舞,有时如惊涛骇浪,巨浪排空;有时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不时又静静动动飘忽不定,给人一种神仙的境界。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童话故事《点金术》让我们深思。这个故事能不能有另外的结局呢?如果让你重新编这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请你试试吧,注意把故事编得有趣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闻不问”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