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重庆市双桥区双路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远亲不如近邻,______。
②世上无难事,______。
③水不流会发臭,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按意思写词语。

①悲伤凄惨。______

②严厉地处罚。______

③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______

④心中不服,感到气愤。______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罗列 排列

①光是______事实不行,必须加以研究分析。

②他把书架上的书______得整整齐齐的。

写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母亲哪!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______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______

母亲哪!忙让我躲入你的怀抱!______

词语巧搭配。

______客人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巧妙连一连。

春天 白雪一片








巨人的花园




夏天 鲜果飘香

秋天 鲜花盛开

冬天 绿树成阴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③。吴酒一杯春竹叶④,吴娃双舞醉芙蓉⑤,早晚⑥复相逢。

【注释】①桂子,桂花。②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③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④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⑥早晚:迟早,或早或晚.

( 1 )这是一组词。“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______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_______
( 2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 3 )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B: 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C: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眼睛

我小时______(侯 候)有一双好眼睛。记得在课余时,我常和同学比赛,看谁______(忘 望)得远,看得清楚,我得过好几次第一名。大家都______(夸 挎)我是“神眼”。

升中学后,我成了小说______(迷 谜),经常______(捧 棒)着厚厚的小说看,有时连吃饭、睡觉都______(忘 望)了。屋子里光线暗了,我就把书凑近看。______(座 坐)累了,我就躺在床上看。这样时间长了,“神眼”变成了______(进 近)视眼。

眼睛近视后真是受罪啊!看电影的时候,别人嫌弃我怕远。看球______(塞 赛),场上比分我看不见。上课,我坐第一排还看不______(晴 清)黑板上的字。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______(戴 带)了一______(副 幅)眼镜。现在想想当初不爱护眼睛的行为,我真是后悔莫及。

( 1 )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竞赛 ——________ 遭罪 ——________

( 3 )按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厌恶而不愿意接近。________

②指事后懊悔也来不及了。________

( 4 )对短文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短文先写“我”有一双好眼睛,然后写了“我”成了近视眼。
B: 短文主要写了“我”变成近视眼的过程。
C: 短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有一双好眼睛,升中学后因为 不注意保护眼睛,变成了近视眼,“我”十分后悔。
( 5 )短文用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眼睛近视以后受的罪?
( 6 )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________的道理。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题目:我的“自画像”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和主要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以及主要经历。字数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花雪月”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