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默写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
1、[查看原题] 你能准确地区分下列各字,为它们注音并组词吗? 拮______ ______ 馈______ ______ 捎______ ______ 洁______ ______ 贵______ ______ 消______ ______ 码______ ______ 拨______ ______ 德______ ______ 马______ ______ 拔______ ______ 得______ ______ |
2、[查看原题] 辨字组词。 蔬______ 蜻______ 凤______ 朴______ 篱______ 稀______ 清______ 风______ 扑______ 璃______ |
3、[查看原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失望的神情。______ ②形容人的兴致高,情绪饱满。______ ③形容声音优美、柔和、动听。______ |
4、[查看原题]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①______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②将来,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______他有尊严! ③______年轻人感到很饿,______他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
1、[查看原题] 连一连。 千里马 比喻声音动听的人 老黄牛 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 百灵鸟 比喻有才干的人才 领头羊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小蜜蜂 比喻勤劳能干的人 |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 )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 2 )题目中“兴”读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 3 )写出“儿女”一词的古今意思:________、________。 ( 4 )先找出诗中表现农村儿童勤劳、可爱的诗句,再写出诗句的意思。阅读理解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盂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盂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 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情不自禁: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
①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孟”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
②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____。
( 3 )按要求改写句子。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