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天津市河西区三水道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 1 )________,平明送客楚山孤。
( 2 )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
( 3 )月黑雁飞高,________。
( 4 )夏月则___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5 )过是溪,________。问之,曰:“________。”
( 6 )天行健,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写反义词。

庞大—______ 富贵—______ 允许—______ 无恶不作—______

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住(zhuài yè)______ 着(chōng chòng)______ 可(dé děi)______

(jué juē)______ 长(sòu shòu)______ 永(bǎo bāo)______

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
( 1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在________为辛渐送行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________,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________,有谁能解?
( 2 )《塞下曲》第三首写将军________的情景。
( 3 )《墨梅》这是一首________。诗人赞美墨梅________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________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________”直接描写墨梅。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对近义词写下来。

启发
珍贵 阴沉 凝视 深沉 启示 松懈

沉寂 注视 慰藉 阴森 霸气 沉静 珍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将下列诗人与雅称连起来。

诗仙 李贺

诗圣 李白

诗杰 杜甫

诗佛 王勃

诗鬼 王维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选一选,填一填。
(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前一句显示出了将士的高度自信。
B: 后一句是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了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抗敌的精神。
C: 这两句诗写出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气势不凡。
( 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盛赞墨梅的________,它虽然不娇艳,但气质超然,不求夸赞,只愿清香留在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品格。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按后面的要求做。

柿树

我的家乡出产柿子。那里的人们常在庭院中栽上柿树。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经历了寒冬腊月的柿树,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开始吐芽、抽枝、长叶,并开满了细小的黄白色花朵。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渐渐地热起来。这时的柿树,绿叶盖,舒展着枝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挡住骄阳,让人们在伞下乘凉。

金色的秋天来了,柿树的一身绿叶悄悄地变红了,青绿的果实也悄悄地变成金黄色。这时的柿树,像燃烧的火炬一样,装点着庭院。几经银霜,柿树脱下美丽的红装,留下满树又大又圆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阳光下露出诱人的笑脸,仿佛告诉人们:“快快收获吧!”

柿子是圆的___成熟的柿子有我的小拳头那样大___吃起来软乎乎的___果肉像蜜汁那样甜___可口极了___啊___多么诱人的柿子___

( 1 )给短文的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柿子是圆的________成熟的柿子有我的小拳头那样大________吃起来软乎乎的________果肉像蜜汁那样甜________可口极了________啊________多么诱人的柿子________

( 2 )文中“覆盖”的“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在字典中“覆”的解释有:

①遮盖②翻、倒③回去④回答等,在本文中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 3 )文中写了三个季节的柿树,分别是________季、________季、________季。
( 4 )把你喜欢的几个词语或一个句子抄写在下面。
( 5 )短文的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展开想象,根据下面的提示,创编故事。

赵六是个非常勤劳的人,一次他要在自家的后院里掘一口水井,掘着掘着,咦!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是葫芦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名指的等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