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利津县利津镇崔林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回忆所学填空。
( 1 )《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他被世人誉为________。后两句诗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相知相惜的感情。
( 2 )我能从“ ________,________”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想象出小孩在树荫下学习种瓜的场面。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 3 )我们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尽力做到,正如《论语》中所言:"与朋友交,__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自己不愿做的帕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息______(qī xī) 效
______(shuài lǜ) 头 ______(lǔ
lǚ)

豆子______(bō bāo) 样______(mó
mú) 鸡 ______(ɡuān ɡuàn)

比一比,组成词语。

快______

嫌______

驱______

既______

棉______

决______

谦______

躯______

即______

绵______

照样子写词语。

美滋滋

______

______

______

又宽敞又洁净

______

______

______

圆圆的

______

______

______

按课文《将心比心》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分______,对孩子增加一分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

迷人的 歌声 奇幻的 藤叶

好听的 风景 碧绿的 丝绸

闪烁的 低语 明洁的 竹笋

纤细的 星星 鲜嫩的 云彩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②影:月光的影子。③下:顺流而下。

( 1 ).“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 )。
A: 峨眉山的影子
B: 月光的影子
( 2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远游的季节是在________,交通工具是________。
( 3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4 ).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理解

信念的力量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角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可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并没有熄灭杏树心头的火焰。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墙角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满是创伤而又弯曲的身体,不由得惊叫起来:“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这么美丽的花?”杏树回顾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 1 )解释词语。

不由分说:________

回顾:________

( 2 )杏树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的困难有:________。
( 3 )杏树靠“希望”和“信念”的力量活了下来并开出鲜艳的花朵,它的希望和信念是什么?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 习作。


我们身边的人各有各的优点、长处。比如有的人爱动脑筋,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性格开朗,有的人勇敢坚强,还有的人在音乐、美术、小发明等方面有特长……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夸夸 ”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字数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梦ー瘢〃舂呿舂ㄡ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