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上海复旦附中上海康桥学校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日积月累。

把诗歌补充完整。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______,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拼音,写汉字。

shā tān

zhēn chá

qǐ tú

yòu guī

qíng yuà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ú chǔn

fǎn huí

hǎi ōu

bǔ jiù

chǔn s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异:①不相同;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 1 )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________
( 2 )奇花草不容易养活。________
( 3 )这件事令他非常惊。________
( 4 )他的儿子在地求学。__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bú duàn

gū fān

yín pán

zhì yú

qīng chǔ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填入合适的词语。

跳入______ 拔出______

冒出______ 钻进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我会词语搭配。

范围 亮光 苇絮 自若

负着 上升 北风 飘荡

使劲 重担 惊慌 呼啸

发出 扩大 镇定 失措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古诗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
( 2 )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特点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特有的景象?
( 3 )诗中第三句写道“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________诗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发明家的“老师”

可以这样说,遍及海、陆、空的千姿百态的生物,都是发明家的“老师”。

从前,有几个船员在北冰洋遇见一条漂浮的小鲸,他们便开船赶去。哪知这条鲸的鳍起了发动机的作用,船员没有追上。船员受此启发,给船装上了“船鳍”,使船航行得更快。后来,又有了仿照鱼类呼吸的原理,制成了“人工鳃”,使潜水员潜入深海。

海豚可以赶超容易船舰或潜艇,这是因为海豚具有流线形体态。它那独特的双层弹性皮肤,成了优良的消振器,能消除湍流的阻力。据试验,用人工仿造的海豚皮做成的鱼雷,航速提高近一倍。

南极的企鹅平蹒跚而行,但遇到紧急情况,它能以三四千米的时速,在雪地上急驰如飞。原来,企鹅会匍匐在地,蹬起双脚,好像滑雪者。在它的启示下,人们设计出雪地越野汽车。这种无论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地行驶,时速可达五十千米。

发明家模仿袋鼠跳跃前进的方法,制成了“跳跃型汽车”。这种新型汽车无需道路,在沼泽、丘陵、草地或沙漠都可通行无阻。

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薄膜,它能在黑夜感知远处动物散发的体温,从而准确地袭击猎物。人们受到响尾蛇的启示,研制出热敏元件,将它装配在导弹里,当作热定位器,就能弹无虚发。

人们参照蝙蝠在黑夜超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纳”,进而制成了盲人探路器。

( 1 )选字填空。

驰 弛

漠 摸

奔________ 疾________ 松________ 一张一________

沙________ 冷________ 抚________ ________索

(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________ 寸步难行——________

( 3 )填空。

人们受________启发,给船装上了________,使船航得更快;受________的启发,制成了________,航速提高近一倍;受________的启发,设计出________;模仿________,制成了________;受到 ________的启示,研制出________;参照________的原理,发明了“________”,制成了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你一定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那你对乡村的哪些景物、人物、事情感兴趣呢?赶快写下来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请你再不要这样折磨我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