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宜黄县二都中心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 1 )把这几十家小房子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________
( 2 )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________
( 3 )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的原来的价。________
读拼音,写汉字。
( 1 )猫的pí________气又下古怪,有时tān________玩,有时又很尽zhí________,有时很胆小,有时又很胆大,就是碰到dú shé________也敢斗一斗。
( 2 )白huà________的枝头,雪xiù________的花边xiāo________洒,洁白的花suì________绽放,让ménɡ lónɡ________的夜色更加迷人。
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bǐ pǐ)此 ______(fán fān)船

______(xiáng yáng) 星______(chén cén)

填空。
( 1 )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大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现存九百九十多首,他被人们称为________。
( 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了眼前的景色,又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 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________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请将下面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敏捷
拥挤 健康 昏暗 慌忙 幸福 繁华

衰弱
迟钝 宽松 痛苦 明亮 镇定 荒凉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绿》片段。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 1 )节选的诗文中( )
A: 前一节是动态描写,后一节是静态描写。
B: 前一节是静态描写,后一节是动态描写。
C: 都是静态描写。
D: 都是动态描写。
( 2 )读第二小节进行判断,正误。

①这一节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

②这一节诗写出了自然界中春天到处都是绿色。

③春天绿色的景物看起来十分鲜艳。

④这种随风而动的绿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 3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的小溪流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高;水浅时,鼓足了劲儿,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岸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和一棵小桃树,对岸便是稻田。

这一切,都是那样平常,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合拢,眼前的小溪展开了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里。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金黄、柠檬黄、紫罗兰、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从此,我对小溪着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好像看望我的老朋友。

我爱溪中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①模模糊糊,看不清。________

②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________

③形容不断地改变。________

( 2 )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既是排比又是比喻的句子。
( 3 )文中第3自然段连用了9个描写颜色的词语,请读一读,记一记。你能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吗?
( 4 )我会选择。

①作者喜欢小溪的原因是( )

A.因为它极为平常,朴实无华。

B.因为它为我们提供用水,默默地为人们奉献。

C.因为它有悦耳的流水声,并且在溪水中能看到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景致。

②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你一定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那你对乡村的哪些景物、人物、事情感兴趣呢?赶快写下来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浮世之绘”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