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波阳县东溪乡东溪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 1 )少年不知勤学早,________。
( 2 )一日读书一日功,________。
( 3 )________,只要迈步总不迟。
( 4 )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塞下曲》是唐朝诗人________的一首________诗,“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出了将军准备________的场面,其中,"骑”这个字在诗中的读音是“________” .
( 2 )《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________的故事,“以夜继日焉”用成语解释就是________的意思。
( 3 )弟弟最近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一回家作业也不写就开始玩,看到这种情况,你想对他说:“________,老来方知读书迟。”
( 4 )《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作家________(序号)(①米•伊琳②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

选择合适的字组词。

嫌 歉

______意

按课文《蝙蝠和雷达》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______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_,解决了飞机在夜间______的问题。

选词填空。
( 1 )改变 改观

①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________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②这一带正在大力种植防风林,相信以后沙漠的面貌将大大________。

( 2 )气势 气魄 气概

③长城这样充满________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④在中俄南海军演中,中国海军________宏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__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古诗名句我会连。

新年都未有芳华 雨后兼无叶里花 《春雪》

金炉香烬漏声残 二月初惊见草芽 《春夜》

鹅湖山下稻粱肥 翦翦轻风阵阵寒 《社日》

新丰美酒斗十千 豚栅鸡栖半掩扉 《少年行四首(其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 咸阳游侠多少年 《雨晴》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补全词,完成练习。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_______溪东,中儿________。最喜小儿亡赖,溪头__________。

( 1 )补全诗句
( 2 )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我还知道“渔歌子”“西江月”“忆江南”“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词牌名。
(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中“相媚好”形容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 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 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 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 4 )词的上阕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词的下阕中“亡赖”一词并无贬义,而是形容小儿________。最后一句中“________”字用得甚妙,使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跃然纸上。
( 5 )征战沙场多年的作者,看到《清平乐·村居》中描绘的情景时,他会想:________。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山人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

第二个人说:“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 1 )解释词语。

气馁:________

领略:________

( 2 )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个人: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除了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这些景物,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呢?(如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请你仿照《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的写法,写一首诗。字数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苏堇小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