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衡阳市湖北路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 1 )________,小人长戚戚。
( 2 )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 3 )________,一字值千金。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扰—______ 感触—______

杰作—______ 猛然—______

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融合在一起。 ______

②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 ______

③看到美好的事物,心情舒畅。 ______

读拼音,写词语。



lǒnɡ zhào

juān zènɡ

kù’ài

zūn cónɡ

xǔ xǔ rú
shēnɡ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形近字组词。

遥______ 塔______ 捷______

谣______ 搭______ 睫______

拥______ 羞______ 讯______

佣______ 差______ 迅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根据文字描述判断恐龙,再连线。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 1 )理解词语的意思。

姗姗来迟:________。

白雪皑皑:________。

( 2 )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雪花 ________的金晖 ________的树枝

( 3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抒情诗,以_______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________。诗中的白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________的象征。
( 4 )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之情。
( 5 )在文中找出色彩变化的句子。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的时钟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快中午时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放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含笑点头;七点钟的芍药开始争妍斗丽;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才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打开花瓣;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月季在皎洁的月夜里,好像美女揭开了面纱……

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老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叫唤,到时它自然就醒了。

不仅如此,连没有手表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访它。

有人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在动植物生命的内部还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这个神秘的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

( 1 )写出划线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________

②西瓜成熟了。________

③爸爸是修车的熟手。________

( 2 )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地写出“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 3 )为什么自然界的生物能有规律地活动?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面对不满一周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小彤彤,护士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进行二十四小时贴身护理,实在令人感动,让人敬佩。在学习、生活中你肯定也曾遇到过令你印象
深刻的人,或许是身有特长的同学,或许是严厉中带着温和的老师,或许是那一刹那就让你记住的陌生人......从中选择一个把他(她)介绍给大家,注意语句通顺,内容清楚,写完后,读读自己的习作,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不通顺的地方。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卑微的承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