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呼兰区石人镇中心小学校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说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 2 )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________的特点;将________、______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________的特点。
( 3 )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开头一句都用了“却”这个词,目的是通过________,来强调桂林山水的美有着________之处。
( 4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字词练习。
( 1 )辨字组词。

伦________ 轮________

腹________ 复________

嘶________ 斯________

剖________ 部________

( 2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邮船 ________的势头 ________的灵魂

________的雾气 ________的雕像 ________的壮举

( 3 )补充本课中的四字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补全句子。

①小心________ ②________失措 ③相________并________

④猝然________ ⑤________开交 ⑥失魂________

⑦________有序 ⑧镇定________ ⑨________不动

☆人群因为________的变故而________,只有他________,指挥大家________地撤退。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______

②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的新装。______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声音柔软轻细。______

②防敌袭击和侦察的警卫措施。是战斗保障的内容之一。______

③堤岸旁边的田地。______

④指令人厌恶恼恨及憎恶。______

⑤预先准备。______

辨字组词。

私______ 砌______ 溜______ 幅______ 罢______

弘______ 彻______ 榴______ 福______ 置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根据植物代表的含义连一连。

杏树 气节

竹子 和平

橄榄枝 英雄

木棉树 幸福


柏树 长寿

枫树 顽强

胡杨树 热情

柳树 挽留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①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②浪淘风簸:形容黄河浪高风急。③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④牵牛织女:银河两侧的两座星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织女本来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妻。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把织女召回,牛郎一直追到天上。为了惩罚他们,王母娘娘用银河把他们隔开,一年只许在七月七日这天相见一次。

( 1 )请你从诗中找出一个多音字,按照不同的读音组词。
( 2 )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
( 3 )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
(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乡下人家》。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 1 )填空。

________的红霞 ________的微风 ________地吃起来 ________ 的田园风景画

( 2 )“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A: 对着​
B: 将近​
C: 向来​
( 3 )“他们的好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你想发明的东西描述清楚。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怎么忍心放开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