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段家滩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理解诗词,填空。
( 1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两”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等。
( 2 )《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作者________。
( 3 )《忆江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忆江南”是________牌名。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_______的红和春天________的绿。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这首词中最能表现江南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百里奚饲牛拜相——(人不可貌相)

拔草引蛇——______

白脖老鸹——______

白菜帮子——______

照样子写词语。

模糊(模模糊糊)

弯曲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换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银---______、 ______ 撼---______、 ______

踏---______、 ______ 珍---______、 ______

读音节,写词语。

wān yán

shāo wēi

yī jù

tài shā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读一读。

凶猛的 马门溪龙 粗壮的 羽毛

迟钝的 霸王龙 崭新的 后腿

轻灵的 孔雀 美丽的 天地

五彩的 鸽子 敏捷的 动作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____________

______解藏踪迹,浮萍____________

( 1 )把古诗补充完整。

小娃撑小艇,偷________莲________。

________解藏踪迹,浮萍________道________。

( 2 )连一连。

________ 荷花

________ 梅花

________ 桃花

________ 桂花

________ 杨万里 《小池》

________ 自居易 《池上》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理解。

岔路失羊

扬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这个邻居把他的亲友都找来,又请扬子家里的人一起去追羊。

扬子说:“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因为岔路多。”说完,他也急忙追羊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些追羊的人都回来了,扬子问他们:“追着羊了吗?”

邻居说:“岔路本来就多,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从哪条路上去追,所以就都回来了。”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整天不说一句话。他的学生很奇怪,就问他:“一只羊不值几个钱,又不是老师您的,为什么您这么不高兴呢?”

扬子说:“我哪里是为了这只羊啊!我是因为这件事想到了我们求学。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

( 1 )结合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老:A、陈旧的 B、年岁大 C、经历长,有经验 D、跟“嫩”相反

E、长久 F、经常,总是 G、极,很 H、加在称呼上

①又不是师您的。________ ②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________

③妈妈喜欢房子。________ ④这是一名司机。________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__ 专一 ——________

( 3 )写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 4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句中“闷闷不乐”是什么意思?扬子为什么 “闷闷不乐”?
( 5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6 )“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小时候的照片、生日礼物、奖状、荣誉证书、……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都能给我们留 下难忘的回忆。请你以此为内容,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内容具体,4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自由天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