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长沙市岳南路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积累填空。
( 1 )我能从“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两句诗中想象出篱笆稀疏、小路幽深、树荫斑驳的郊野田间景象。
( 2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描写老翁老妇互相逗趣、取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 )《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在冰天雪地中仍然盛开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如果说20世界是________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________的世纪。
( 2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总讲________;第二部分介绍了________;第三部分讲述了________;第四部分写的是__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yào

chén gòu

dǎn qiè

pù zhe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chì jiǎo

shè guò

yūn zhòu



______

______

______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夜空 ______的夜里 ______的电线

______的避开 ______的眼睛 ______的安全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

进______(cuō chuō) 花______(kuí guí) 求______(qí
qǐ)

______(gǎn hàn) 迹______(kuī wū) 雪 ______(xiāo xiè)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

迷人的 歌声 奇幻的 藤叶

好听的 风景 碧绿的 丝绸

闪烁的 低语 明洁的 竹笋

纤细的 星星 鲜嫩的 云彩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

阅读《七子之歌——台湾》,完成练习。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yūn yīn)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注释:

氲氤着郑氏的英魂:指台湾还留着郑成功消灭外族的豪壮气息。

夏日要晒死我了:指不甘被侵略者(日本)蹂躏。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誓死保卫家乡。

( 1 )你认为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

( 2 )读完诗歌,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些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

人丁兴旺的纳米家族

施鹤群

纳米材料虽然是材料世界的“小不点”,但它却是现代材料世界里的重要一员。

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按照材质,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功能納米材料和结构纳米材料;按照特殊性能,又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半透膜等; 按材质形态,则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

纳米粉末又称超微粉、超细粉,指粒度在 10nm 以下的粉末或颗粒,它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另外,它被应用领域也最广,在催化,粉末冶金,燃料、磁记录,涂料、传热,雷达波隐形、光吸收,光电转换,气敏传感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纳米材料家会更加人丁兴旺。

( 1 )写出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重要---________ 众多---________ 研究---________ 领域---________

( 2 )第一段描述了纳米材料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 3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

①按照用途,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

②纳米粉末是纳米材料的种类之一。

③纳米粉末比纳米膜应用的领域广。

④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

( 4 )人丁兴旺的意思是:________用它造个句子:________
( 5 )为什么说纳米材料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写作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后,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它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到了……

请你根据提供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要求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工整。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狂战♂无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