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补充下列句子。 ( 1 )天行健,________。 ( 2 )地势坤,________。 ( 3 )胜人者有力,________。 ( 4 )不怨天,________。 ( 5 )生于忧患而________。 |
1、[查看原题]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劫难—______ 爱护—______ 凶恶—______ 防备—______ 摇晃—______ |
2、[查看原题] 写出反义词 弱者—______ 迅速—______ 放弃—______ |
3、[查看原题]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 亭亭______立 ______血来潮 一______正经 ______竽充数 不______自主 杳无______信 其______融融 地动山______ 仿画线词语再写两个ABCC式词语______ ______ |
4、[查看原题] 把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只填序号) ①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市上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 ②只见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 ③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 ④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 ⑤记得有年春季,我正在蓬莱阁后面拾一种溜光滚圆的鹅卵石,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 正确的顺序:______ |
1、[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把两边的内容连起来。 课文写作的顺序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误以为牺牲,大家伤心 第二部分 机智脱了险,人们高兴 第三部分 被敌人拷打,宁死不屈 第四部分 上夜校念书,明白道理 第五部分 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抓 第六部分 游泳本领高,伙伴佩服 |
阅读《望天门山》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1 )第一句中__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__ 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二、三句中________ __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王献之是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一再警告:“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献之却当耳旁风,他早就巴望着能赶上父亲。
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觉得自己写的字和父亲写的没什么两样。这时,王羲之走进书房,献之连忙拉住他的手问道:“父亲,您看我写的字和您写的一样吗?”王羲之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说:“拿去给你的母亲看看。”
献之拿了这张纸兴冲冲地跑进后堂,一把拉住母亲嚷道:“母亲您快来看,这个字像不像父亲写的?”母亲接过纸仔细端详起来,高兴地说:“我儿的书法确有长进,这个字真像你父亲写的了。”献之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连忙问道:“母亲您快说说,哪些像父亲写的?”母亲指着一个“太”字下面的一点说:“就是这一点写得像,简直就是你父亲写的!”
王献之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脸涨得通红。他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转身回书房了。
从此以后,他听从父亲的教诲,记住了这个“太”字的教训,勤学苦练,写完了18缸水,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大书法家。
( 1 )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巴望——________ 模仿——________ 教诲——________
( 3 )王献之“高兴得跳起来”是因为________。后来他的脸又“涨得通红”是因为________。